重师学生13岁开始做公益未来或扎根重庆公益

2014-05-20来源 : 互联网

他的身材略显肥胖,留着平头,带着黑框眼镜,背着双肩书包,走在大学校园里,属于*不起眼的“路人甲”。但事实上,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益达人:为了公益,他省吃俭用,累计投入10万元,足迹遍布全国。

唐彬文

他的身材略显肥胖,留着平头,带着黑框眼镜,背着双肩书包,走在大学校园里,属于*不起眼的“路人甲”。但事实上,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益达人:为了公益,他省吃俭用,累计投入10万元,足迹遍布全国。他也是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他和自己的团队走遍了全国811个县,把关爱倾注给广大儿童,成为***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年轻的成员。

他叫唐彬文,今年20岁,江苏扬州人,目前是重庆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2级学生。

公益达人,13岁开始做公益

2006年,年仅13岁的唐彬文跟随在扬州大学任教的舅舅,与该校大学生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当时,舅舅的本意是希望他在公益活动中增长社会阅历,锻炼实践能力。

“那时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公益,就跟着志愿者们去了敬老院。”唐彬文说,到了敬老院后,他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到活动结束离开时,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唐彬文**次感受到公益给人们带去的欢乐。

从那之后,唐彬文喜欢上了公益事业带给他的快乐感,他常常和扬州大学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渐渐地,他**满足于这些周末活动,产生了走出去,帮助更多人的念头。

2011年7月,当同班同学还在不分昼夜地为高考学习时,18岁的唐彬文*次*立组织了一个40人的团队,赴贵州荔波支教。

“**堂课,我问孩子们的梦想是什么。十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告诉我是‘打工’。”唐彬文告诉记者,他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一群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的梦想却是打工。“一个留守儿童告诉我,打工可以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还可以**,可以走出大山。”唐彬文说,当他听到这样的回答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让这些孩子明白,只有知识才能带他们真正走出大山。

“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每周都会和这位留守儿童联系,不管是以书信还是电话的形式,告诉她山外面的生活和读书的重要性。”唐彬文告诉记者,正是由于这两年多不间断的心理辅导和交流,改变了一批大山留守儿童们想靠“打工”改变命运的念头。“她现在的理想是考一所重庆的大学,这是我和她的约定。”唐彬文说。

7年投入10万元,足迹遍布全国

“为了省*做公益,我上高中后就很少买衣服了。”唐彬文指着身上的衣服笑着告诉记者,他身上的这件衣服是初中时买的。7年间,为了做公益,他足迹遍及全国,为了节约路费,常买火车站票,也住过贫民窟、地下室。

从2009年开始做公益至今,唐彬文已投入10万元,“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500元,实际花销不到800元,加上写论文发表后的稿费和奖学金,差不多有7万多元。这些*全部都投入到公益事业。”唐彬文说,平日里父母也给了他一定的资助,帮助他做公益。

未来或扎根重庆做公益

今年3月,***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正式批准唐彬文为预备会员,成为该组织*年轻的成员,协助该组织在中国做好非遗保护推广工作。

为何对非遗保护情有*钟?唐彬文说:“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考古。”进入重庆师范大学后,唐彬文除了组织同学们到山区支教、帮助留守儿童改变生存状况等公益活动外,还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

今年10月,唐彬文与同学在学校开启了以巫溪“巫文化”为研究对象的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课题。

“我很喜欢重庆这座城市,未来也许会在重庆扎根,进而将自己的公益事业辐射到重庆和四川周边的区县,更好地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唐彬文希望,通过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用镜头记录公益活动,进而在媒体上推广,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