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碰上病人没了呼吸心跳?我该叫谁帮忙救急?

2016-02-27来源 : 互联网

*先,这不是一篇论文式的文章,希望所有科室的医生、护士和医院管理人员都能阅读。

其次,考虑到现实情况,我建议组建一个能处理一些预警情况。

比如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的生理数据已经有异常了,就可以呼叫,也能处理心脏骤停的小组,称为急救小组,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再次,我的观点是,同样基于现实情况,在没有急救小组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找麻醉科医生解决问题。

为什么?请仔细阅读文章,这是临床工作中的痛点,值得你花时间。

为什么找麻醉科?

插管是麻醉科的基本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麻醉科都应当是「插管先锋」,插管量位居全院*位。

而麻醉科医生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患者,从小儿到气道狭窄等特殊情况,他们都要比大多数科室的医生更有经验。

同时,麻醉科医生了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困难气道处理指南,他们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建立*合适的**气道,同时减少差错。

像骨科、皮肤科、眼科这些很少接触心搏停止患者的科室,医生很少需要气管插管,技能并不熟练。

心搏停止虽然是**的插管指征,也不需要镇静,但即便是专业的麻醉科医生也做不到 100% 插管成功,盲目建立**气道有可能造成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延长。

另外,心脏骤停患者还要进行**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一般科室的医护人员不可能执行,还是要找专业的急救人员来处理。

所以,对于这些非高危科室来说,找麻醉科仍然是相对好的办法。

找麻醉科的无奈

中国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工作压力过大,近来发生多起麻醉科医生猝死事件。

如果麻醉科还要负责给这些病区内的患者插管、复苏,这将影响到麻醉科的其它工作,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麻醉医生的工作压力。

同时,麻醉科医生不足时,有可能因为手头的工作而延误前往现场,如果现场的医护人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基本生命支持,患者将会错过*佳的*救时机。

看看国外怎么干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中评分过高时,护士会通知快速反应小组,也叫紧急事件小组(EMT)。

RRT 小组成员接到信息后,将会前往现场,RRT 成员主要提供积极的救*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

如果发现心脏骤停,护士会启动急救警报(Code Blue),这时,RRT 小组中负责处理急救警报的值守人员和急救警报小组(Code Blue Team)会立即前往现场。

请注意,**气道管理技术(尤其是气管插管)是由 RRT 小组或急救警报小组执行的。

病区内的医生和护士只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包括球囊面罩通气和使用专业版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不属于急救警报小组和 RRT 小组处理的范畴,如果这些科室内的患者需要插管,将直接由科室内的医生操作。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内仍然没有普及 NEWS 评分系统,无法制定一个规范化的预警系统,没有一个良好的衡量标准,单*建立 RRT 小组会造成无用的浪费。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的主要目标还是处理心脏骤停。

如果病区内出现病情严重恶化,值班医护人员无法处理时,也可以呼叫急救小组前来处理。

但目前,国内急救小组的主要任务不是「干预可能发生的心脏骤停」,而是处理已经发生的心脏骤停。

急救小组轮班制

急救小组应该是轮班制,每班 8 小时或12 小时。

*好能 24 小时有人值班,不处理 ICU、急诊室、手术室内的患者,并设立专线(内部电话短号和外线直拨号都要有,方便医护人员用手机拨打)。

急救小组应当随身携带院内各科室、病区的位置、护士站电话和住院总电话。

急救小组的组成应当包括急诊医生、ICU 医生和急诊护士,必要时可增加麻醉科医生、呼吸*疗师、儿科医生等。

急救小组的成员应当每 2 年接受美国心脏协会提供的**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并全面了解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知识,能处理所有紧急情况。

如果住院病区内发现心脏骤停,且病区内值班医护人员未经过 ACLS 培训,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救:

第一发现者报告护士站,由其他值班医护人员呼叫急救小组。 放平病床,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其它医护人员推来*救车,使用手动除颤器的 AED 模式,放置电极片,并准备球囊通气。30 : 2,每 2 分钟检查心律、更换按压人员。待急救小组抵达后,配合急救小组进行后续的 ACLS 处理。

Q A &

1. 不能插管,那用喉罩可以吗?

不推荐普通医师使用,喉罩属于**气道,仍然应当由专业的急救人员操作,而不是未经过完善培训的普通医生。

2. 可以使用口咽通气管吗?

可以考虑使用口咽通气管,一些研究表明,口咽通气管有类似于气管插管的通气效果。

与气管插管相比,口咽通气管(Oral Pharyngeal Airway,OPA)操作相对简单,也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

但请注意一定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过小的 OPA 可能不起作用,甚至遗失在口咽内,造成阻塞;过大的 OPA 可能会压迫会厌和阻塞喉部。

同时,置入 OPA 可能会造成喉痉挛、呕吐、牙齿损伤等。

3. 推荐常规使用环状软骨压迫吗?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不推荐使用,但环状软骨压迫仍然出现在一些国际复苏教材当中。

如果确实有必要操作,请由专业的急救人员操作,过度粗暴的环状软骨压迫会导致气管受压和阻碍通气。


标签: 健康指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