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的故事:让医生看见你的心

2016-02-26来源 : 互联网

要说起支架,就要从冠脉造影开始说起。在介入技术出现之前,医生对冠心病的病人一直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方法,病人往往痛苦不堪,心梗发生后半年死亡率高达90%。而当时医生的药方是:硝酸银,乙醚,**,树胶,烟草,温水足浴和放血。

这些现在看来天方夜谭的*疗方法发表在1812年,世界***的科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号中。

1929年,一个伟大的先驱,德国医生Fors**ann在Berlin大学医学中心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亲手将一根65 cm长的导尿管从自己的左肘前静脉插入送入了右心房(一开始的时候护士是表示**的,所以他只能亲手操作自己的手术),并拍下了医学史上**张心导管胸片!他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在理论上并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就有可能研究病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做出更**的诊断。

但该技术一直未受到医学界重视,Fors**ann甚至被医院解雇,主任建议他带着他的导管去马戏团或许能得到一个教授的工作。二十七年后的1956年,Fors**ann的工作才得到承认,他与美国人Cournand和Richards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领奖的时刻,Fors**ann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没有人理解我!

心导管术**之后并未明显改进冠心病的诊断和*疗,只能靠非选择性的冠脉造影看冠状动脉的大概结构,非常的不清楚。当时造影剂是禁止直接注射入冠状动脉内的,那个年代的医学家坚定的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室颤,乃至猝死。直到1958年,美国索内斯(Sones)医师无意中将30ml造影剂注入患者右冠状动脉,不仅没有造成病人的死亡,反而非常清晰的看见了病人的冠状动脉的结构。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冠脉造影。

很快,到1960年,心血管导管介入术开始在发达国家的大医院开展起来,且迅速成为不可或缺的心脏病诊断工具。


标签: 健康科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