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猪腹泻发生及防治

2015-11-18来源 : 互联网

子猪腹泻的发生及防*子猪腹泻的发生及防*

子猪腹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哺乳期和断奶期子猪以腹泻症为主的肠道疾病统称。在养猪业中,猪的育成率为75%~80%,即出生猪之中有20%~25%在进入屠宰场之前已死亡或无法利用。据报道,出生至断奶期的死亡率,美国约为15.5%,荷兰11.5%~14.2%,西班牙为18.2%。在中国也有10%~15%的子猪在断奶前死亡。可见哺乳期至断奶期的死亡是养猪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子猪腹泻的病原

1.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O5、O8、O60、O64、O115、O138、O189、O147、O157等,具有荚膜抗原K88、K99、K987P及F41等感染。

2.致猪水肿病溶血性病因

1.初乳与子猪腹泻猪的胎盘属上皮绒毛膜型,有6层组织将母体与胎儿的血液隔开,胎儿不能获得母源抗体。初生子猪血液中没有免疫球蛋白,**依赖从初乳中获得抗体。初乳免疫球蛋白以分娩后1小时内*高,可达8.2克/100毫升,第8小时降至2.9克,第24小时0.9克,第14~28天为0.2克/100毫升。初乳免疫球蛋白中IgG含量*高,其次为IgA和IgM。IgA能耐受蛋白消化酶的作用,在预防肠道感染上有重要意义。新生子猪虽能从初乳中获得免疫力,但由于缺乏游离盐酸,胃肠屏障不健全,在污染环境中容易感染发病。子猪随着日龄增长,乳汁中免疫球蛋白日趋降低,此时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球虫等感染发病率逐渐增高。

2.肠道微生态与子猪腹泻肠道微生态是指胃肠道中正常微生物群本身之间以及与宿主、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猪的正常微生物群中研究较多的是正常菌群。猪肠道正常菌群同其他动物相似,粪便中99%以上是厌氧菌,需氧菌不超过1%,厌氧菌主要有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等;需氧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等。子猪生后24小时内就有细菌定植,8日龄左右达到高峰,由需氧菌占优势逐步过渡到厌氧菌占优势,形成一定型的菌群,并保持相对稳定。至断奶期由于日粮变换,又需达到一个新的平衡。7日龄内与断奶3周内的子猪多发大肠杆菌病,可能与此有关。

3.营养状态与子猪腹泻子猪腹泻与出生后子猪在胎儿期和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饲养不良,尤其是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子猪发育不全和抗病力不降。妊娠母猪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时,所产子猪极易发生子猪腹泻。子猪出生后,生长发育极快,对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从乳汁中难以获取的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猛增。在实际生产中,子猪因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引起或继发的子猪腹泻时有发生。用一般抗生素疗法无效。据报道,当母乳中维生素C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黏膜上皮角化。母猪**炎时,乳汁中含有大量病理产物和病原微生物,亦可引起子猪腹泻。微量元素不仅参与造血等基本生理生化过程,而且与机体免疫力形成有密切关系。微量元素缺乏所致的子猪腹泻以子猪营养性贫血和子猪缺硒症*为常见。

4.消化功能与子猪腹泻子猪(初生至20千克体重)消化不健全,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胃的酸性环境主要依靠奶中乳糖发酵生成乳酸。子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这时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更使酸度下降,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大肠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导致肠道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这些细菌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会刺激肠壁,引起肠道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组胺进入血液后,会引起组织水肿,包括小肠绒毛水肿也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组胺过高还会因“组胺休克”导致子猪突然死亡。

由于肠道内大肠杆菌大量增殖,释放出不耐热的致水肿因子和耐热的类似内毒素因

前者对子猪引起迟发性神经症状及眼睑等部位的水肿:后者则引进典型的内毒素休克。

5.免疫反应与子猪腹泻植物蛋白质是引起子猪肠道发生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如大豆球蛋白、个聚蛋白等。抗原物质进入肠壁后激活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如子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状态,断奶后会发生免疫反应、肠道损伤、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6.饲养管理与子猪腹泻贼风侵袭、舍温太低、温差大、潮湿、产子间清洗不**、寄养、应激等均可成为腹泻的诱因。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