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凝香:一个梦想中的百年火锅

2015-01-19来源 : 互联网

“我不想让‘露凝香’再次受到伤害。”露凝香品牌创始人黄世雄像一个受伤的父亲,眼底半是心疼半是温柔。他坐在逆光里,语气缓慢平和地继续说:“露凝香就像我的亲儿子”。

露凝香*锅在它的诞生地重庆已经消失十年了。即使2008年曾短暂复出,却未激起丝毫波澜。

这个“受伤的小孩”也曾风光无限。它从3张灶台做到后来的6家直营店,100多家加盟店,7个食品厂,无形资产达到1.3亿元,还浩浩荡荡打造了露凝香美食城。年轻的黄世雄像匹脱缰的野马,把“上市”作为露凝香的奋斗目标。与所有**故事的惯有情节一样:*霸一方的露凝香遭遇内忧外患,2003年一夜**,接着在重庆缓慢消失。

消失,对露凝香的名誉打击可谓深重而长远。它曾长时间存在于人们的饮食生活中,而后却**消失。露凝香被遗弃在记忆的尘埃里,现在年轻的一代几乎没人知道它。而遁出“江湖”后的黄世雄似乎销声匿迹,但他说十年来从未放弃过露凝香。看着十年风云突变的餐饮江湖,黄世雄步步谨慎。如今,十年疗伤期已过,他觉得露凝香已经准备好了。

天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庆市内的饭馆很少,一个小地区仅有两三家。饭馆面积不大,几张木质方桌,菜品少得可怜。桌子是洗不出颜色的白,布满一条条细纹,脏了用刷子蘸水沿着纹路刷。一个小孩常跟着父亲进出饭馆,这在那个时代属于**行为。一盘花生米、一盘荤菜和一瓶五加皮是父亲的标配,父亲会倒点花生米在桌上,拨到小孩面前。小孩吃着花生米和荤菜,看父亲呷着小酒。这个小孩就是黄世雄。

长大后的黄世雄创办了露凝香*锅,成为重庆市*早一批*锅个体户的代表。*豪气的时候,他把半条街都打造成属于露凝香的美食城,周围短暂飘着“露天凝结的香味”。

黄世雄说父亲是个超级大吃货,想吃的东西,没*把衣服卖了也要去买来吃。“我看到父亲卖过几次衣服。不过我们是肯定很高兴的,因为又有好吃的”。三十几年后,当黄世雄再忆童年,除了调皮捣蛋,*深的记忆还是关于“吃”:父亲常带他们下馆子,家里一个月会煮一次*锅,小面也常做。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果腹尚且困难的时代,黄世雄没饿过肚子,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黄氏一家在“吃”上毫不吝啬,也曾几度通过“吃”来提高生存质量。1960年,黄世雄的父母开了一家*锅店,命名“黄*锅”,一年后被收公;过了几年又打苞谷泡(爆米花),这个当时被外国人形容为“粮食膨化机”的黑机器“嘭嘭”的爆炸声几乎让所有小孩感到兴奋。可更多的时候,黄世雄的父母做着零工。直到1978年底,父母才又开始摆摊,卖着小面、炒菜和冷酒。半年后,“黄*锅”终于又回来了。这些经历都部分构成黄世雄对饮食的*初印象,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对食物的更高要求。

而今,黄世雄已年过五旬,在饮食行业浸淫三十五载。饮食行业对于他,是不可抗拒的兴趣所在,而后又与生命交融在一起。就像一根不小心嵌入手中的刺,你很难将它拔出来。但即使成功拔出,也会伴随钻心的痛。

**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期。1979年,黄世雄的父母又将“黄*锅”在重庆石坪桥重新开张。隐匿在一条小巷子的黄*锅开业之初仅有三张灶台,正常情况下只能容纳三桌客人,不过显然供不应求。黄世雄现在还能记起当时黄*锅外面的门庭若市:人们愿意搭桌子在外面吃,即使下着细雨,也会戴着斗笠继续吃。

1981年,黄*锅一个中午就能卖300多元。1985年,家里唯一的知识分子黄世雄从电大毕业,第三年开始全面接手家族事业,第一步就是把“黄*锅”改名为“露凝香*锅”。这在当时争议颇大,取义于李白《清平词调》里的“露凝香”很难让人将其与*锅联系到一起,不过黄世雄却坚持这“露天凝结的香味”是对这个未来品牌企业的*佳诠释。

接下来的日子,“露凝香”果然朝着黄世雄所期待的方向越变越好。接手露凝香后,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父母的存款从1985年的2万多变成了50万元。1988年,他又建成了马王乡底料厂,每天的销售额达到十余万元。九十年代,露凝香*辉煌的时候拥有6家直营店,7个食品厂,为了加速扩张,黄世雄提出了零加盟的经营方式,不到一年,露凝香就拥有140多个加盟商。

露凝香在不断发展的时候,家族矛盾却与日俱增。黄氏三兄弟合伙成立露凝香食品有限公司,而弟弟却因为无法像过去一样随意提*,一直稀释自己的股份,*后选择从公司退股,签下“退股协议”,*立经营。黄世雄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份“退股协议”是个隐形炸弹,会让“露凝香”陷入一场长久的纠纷之中,直至**。

加微信公众号,了解*新创业信息:cyy2022

露凝香:一个梦想中的***锅


标签: 露凝香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