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要靠实体经济。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实体经济,必须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就业比重看,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主力军。但小微企业规模小、利润低,发展缓慢,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摊薄。为此,**要为企业减负,加大税收优惠。小微企业除了利润低,还面临**难,很多金融机构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要**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开设专门窗口为小微企业服务,也可鼓励大企业为小微企业担保,帮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对一些**领域,**应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小微企业进入,为企业提供进入便利。小微企业活了,实体经济也就活了;小微企业发展了,就业岗位就增加了。
实体经济既包括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与农业、工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要求。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逐渐替代**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减弱,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我国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稳定就业的压力在增大。因此,发展实体经济,解决就业就现实地落在服务业上。
目前,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已经显现。2012年经济增速下滑,但城镇就业增加,达到1266万人,创历史新高,高于我国“十一五”期间每年就业增加1140万人的平均水平。2013年第三产业增长8.3%,增速超过GDP。近两年GDP增速下滑,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服务业就业增加,成为就业主渠道。
在服务业中,**是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度分工的产物,是向相关制造业提供资金、技术、咨询支持的行业,它可以改善价值链结构,**产业向价值链**提升,**出高收入的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就业质量。不仅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就业增长具有持续推动能力。虽然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其就业容量短期内小于传统服务业,但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对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如生产性服务业中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企业运输、仓储、保管、配送、营销等业务的剥离,从而**出新的就业岗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同时因为其提供的岗位具有高收入的特征,又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