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拼十多年并取得户籍的杨宗强,5年前决定回到湖南山区老家创办有机农场。如今他种的香菇已卖到上海、广州和香港,这让他在乡村找到新的事业和梦想。
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不用终日埋头于不见蓝天阳光的写字楼,不用拎着挤成碎片的饼干早点急行在熙攘的街头,**吞咽只为果腹的快餐,不必身心俱疲却只能依靠上网解压,杨说:“我再没有了在上海时‘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的质疑。”
源于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或倦怠于城市的喧哗浮躁,或找寻新的事业起点,一些早已跳出“农门”的知识青年以及在城市谋生多年的农民工,正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中国的“新农人”。
他们建造生态农场,开设农产品网店,成立农村合作社。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那些回乡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新农人”不仅给落后的农村带去新风,也帮助部分乡亲摆脱贫困。
农产品销售是多数返乡青年创业的主要途径。2011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网商的硕士生杜千里靠着一台二手电脑起家,将老家太行山区的野生核桃、野山药等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在杜的**影响下,当地农产品网店从无到有一直增加到300多家,濒临关门的快递公司也被激增的网店救活并蓬勃发展。
像杨、杜这样的返乡知识青年还只是散落各地,但也不乏已成规模并在农村扎根的青年创业团队。在山西省永济市的蒲韩乡村社区,日臻完善的经济及社会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返乡。2012年该社区已有53名专职人员,其中多半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让更多有意返乡的人看到农村发展的希望和美好。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在城市挣*、买房、有非常稳定不错收入的机会比过去少了,生活成本也比过去高,农民在城市的纯收益不如过去那么值了。农村的成本相对过去反而低了,于是有人开始返乡。”这个以知识青年和农民工为主的群体**的返乡潮,是一场新的社会运动和创新过程。这一返乡潮将在今后5至10年达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