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城市不大,白天人也不多,一如中国无数的小城市,在*主要的干道交叉口有个小小的街心花园,里面矗立着敦煌的城标——反弹琵琶的飞天雕塑,体态颇为丰腴,琵琶置于背后,材质大概是汉白玉的。
杏皮水
路上有很多的冷饮摊点,冷饮的品种也很多,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在冰柜的一个侧面装饰成了丐帮的百衲衣。还有特别的就是我要提到的“杏皮水”了,所有的冷饮摊点都会有一张手写体的或大或小的招牌,上书“杏皮水”三个大字,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小字做解释说明。出门在外谨小慎微也是应该的,尤其要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所以在询问后得知所谓杏皮水是由杏子的皮熬制成的一种当地夏日清凉饮料之后,我们花了五毛*买了**杯,眼看着**娘从冰柜里取出一个若干年前我们家里储放食用油的那种方型大塑料桶往小的***杯子里注入了满满一杯褐色的液体,由身体比较强健的勇士以**个吃螃蟹的人的那种精神啜了一小口。
眉头一皱。“怎么样?”“有点象酸梅汤,不过是冰的,味道蛮好的。再来两杯,一人一杯吧。”“恩,好吧。”
我终于自己喝到了在以后的两天里几乎取代光明原味酸奶的位置的这种敦煌招牌饮料。就我的味蕾和胃的感觉而言,是酸大于甜的,不过我没有办法将其和酸梅汤做比较,因为我从来不喝酸梅汤的,可能我的胃在大热天比较喜欢冰凉的感觉,所以喜欢。
后来通过现场询问和实地勘察了解到:在冷饮摊点零售的杏皮水是小**们统一从工厂或批发市场进货的,几乎没有是自己家里加工的,价格也是统一的:五毛*一小杯,两元*一扎,小杯的可以拿在手里边走边喝,整扎的就是坐在路边的排挡一样的椅子上,喝完了再走。从鸣沙山月牙泉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就选了路边的一家排挡,各自叫了一扎杏皮水,看看敦煌的夜景,看看和我们同车到达的一群上海的退休老师又在敦煌的同一条街上有说有笑地走过。我们说“看呀,他们也在这里。”“他们是明天去鸣沙山的。”我们给各自在上海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发消息。
曾经有过颇为**的一个想法,成型于我们看见杏皮水批发的牌子之后,*后一次**在乘*车回家路过敦煌车站的时候——我们就花20元批发一大桶吧,反正大家都喜欢喝。*终没有实施,因为真的比较荒谬,回来的时候放在*车上当饮料道是还挺合理的,但是名为“敦煌”的*车站实为“柳园”,离开敦煌大约还有3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