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鲇鱼台风历程回顾及受灾情况总结

2014-05-26来源 : 互联网

2014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编号为1013,英文名Megi。名字来源韩国,意思就是鱼。于10月13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7日0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8日12时25分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后减弱为强台风,随后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强度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23日12时55分在我国福建省漳浦县登陆。**气象台于10月24日02时对其停止编号。鲇鱼台风为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五级台风,自1997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强的台风之一。

“鲇鱼”台风生命历程

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鲇鱼”于10月13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4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5日早晨05时加强为台风,16日晚上加强成为强台风,17日0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8日12时25分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后减弱为强台风,随后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强度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21日9时减弱为强台风,22日21时减弱为台风。

23日12时55分在我国福建省漳浦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大风力13级,38米/秒的风速,*低气压970百帕。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16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时在福建龙海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23时继而减弱为热带低压,24日凌晨其强度进一步减弱,风雨影响减小,**气象台于10月24日02时对其停止编号。

“鲇鱼”台风的特点

“鲇鱼”台风具有强度强、路径复杂、登陆时间晚、登陆后减弱速度快、影响大五个特点。

一、强度强

在1949年~2009年10月15日至31日,共有13个台风登陆我国沿海,登陆地点多为海南东部到雷州半岛一带,5个极值强度达到超强台风,3个为强台风,4个为台风。而“鲇鱼”中心*大风速曾经一度达到17级以上(72米/秒),是自199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同期*强的台风,同时也是今年以来**范围内的*强台风。

二、登陆时间晚

虽然“鲇鱼”登陆我国的时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不算偏晚,但对于福建来说,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晚的一个台风。纵观1949年以来福建的历史数据,登陆福建*晚的台风是1973年的第15号,当时登陆时间是10月10日,在厦门至龙海之间登陆,登陆时强度35米/秒;而“鲇鱼”登陆的时间是10月23日。

三、路径复杂

“鲇鱼”没有辜负它的名字--它在**大海中任意徜徉,并与一条通体粘滑的鲇鱼一样让人无法抓到。在它生成到登陆菲律宾之后一直保持偏西方向移动,似乎要向着广东、海南一带游来,但进入南海后,于10月20日中午前后突然转为北向行驶。

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一般情况下,台风本身会有一个内力,在没有明显的引导力的情况下,它会向着西北或者偏北方向移动。“鲇鱼”进入南海之后,影响这片海域的天气系统繁杂。“鲇鱼”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高压,北方又有冷空气的南下阻挡,“鲇鱼”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得到有力的引导,因此移速放缓,移向多变。

18日前后,南半球有一股冷空气向北爆发,一支越赤道气流由索马里经中南半岛到达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海域,与此同时另一支越赤道气流经加里曼岛到达吕宋岛以东,两股越赤道气流在吕宋岛以东汇合,致使“鲇鱼”东侧的偏南气流加强,使得“鲇鱼”的移动路径变化可能性增加,也体现出“鲇鱼”路径北翘的趋势。

四、登陆后减弱速度快

“鲇鱼”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漳浦县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当天下午16时就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时在福建龙海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23时继而减弱为热带低压,24日凌晨其强度进一步减弱,风雨影响减小,**气象台便对其停止了编号。

五、影响大

“鲇鱼”作为超强台风登陆菲律宾的时候,尽管当地政府与居民努力防范台风,但鲇鱼还是造成20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北部省份大面积谷物绝收,并引发洪水、造成山体滑坡和大面积停电。

登陆福建时虽然强度减弱为台风强度,但由于恰巧与天文大潮相遇,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的局面。另外,由于受到“鲇鱼”风雨影响,数百大陆客被困台湾。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截至24日晚间,台风“鲇鱼”共造成台湾宜兰县13人死亡、96人受伤,目前仍有25人失去联系,农林渔牧灾损初估达5800余万元新台币。全省受灾学校有61所,灾损金额初估2711万余新台币。宜兰县南安中学,薇阁、博爱幼儿园25日仍停课一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