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称重庆为*有性格城市 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我一直认为重庆是中国*有性格的城市,它粗粝,磅礴又市井,精巧。下方飘荡着长江码头带来的民间疾苦和沉重,上方残存着民国时期的韵致和风貌……
下浩老街在重庆的山势沟壑中保存下来,成为长江南岸旧重庆的标本。
——《下浩老街:长江南岸的旧重庆》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的文章《下浩老街:长江南岸的旧重庆》火了。作者把下浩老街当做旧重庆的标本,因为在下浩老街,“人们可以找到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和沿街叫卖声的重庆”。
废弃家具组成时尚茶馆
下浩里、冻绿房还有另一家小店,它们的主人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在这个地方有意留下生活和使用印记,让街道和建筑重获新生的人。”文章里说。
老屋改造,让市井的下浩多了一抹色彩,也让年轻人多了一些驻足的理由。在老街,重庆晚报记者看到了三家年轻人开的店。
沿米市街行走,有一家叫下浩里的茶馆。主人有三位,都是都市白领,有开发电子游戏的,有在广告公司的,有做公司行政的。客人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外号,“流云”“小安”“海上”。
流云是三个老板中唯一的男生,“我们几个朋友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它安静、不虚荣。”去年来下浩,他一眼看中这个地方,托亲戚帮忙,以低廉的价格租了一个两层楼的吊脚小屋。
茶馆的家具哪里来?他们把废弃的桌子椅子柜子收集起来,花了近8个月时间,一点点地重新组合。吧台是组合而来的,一个是倒着放的橱柜,一个是锯掉半截的衣柜;大桌子用门板、小桌子用缝纫机制作。
“这些老家具代表着历史,扔掉多可惜。”流云说,茶馆里大部分家具是由下浩老街的废弃家具组成,它们在小店里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狗、一猫、一鸡、一老人
“下浩世代居住的居民……几方木桌,一壶茶,一桌麻将,伴着孩童的嬉戏以及猫狗百无聊赖的摇尾,便是城市角落市井人民的真实写照。相比早已成为文物的洋房和街区,真正让老街的氛围得以延续的是这里存有的生活方式和属于下城的步调节奏。”文章里说。
在下浩正街尽头,重庆晚报记者看到了一家没有名字的麻将馆,主人是65岁的李朝英婆婆。她有一条6岁的黄狗“黄豆”、1岁多的花猫“小米”和一只小母鸡。吃饭的时候,它们就围在李朝英的身旁。儿子在南岸公租房那边居住,孤身一人在老街居住的李朝英早已把它们当家人。
“婆婆,一缺三,啷个办也!”还没吃完饭,邻居就过来打麻将。把饭菜用报纸盖上,李朝英就去隔壁找人,没在家的就打电话,不一会就凑齐了一桌,“谁喜欢打麻将,谁现在有空,我清楚得很。”
说话的工夫,黄豆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看了一眼正在休息的小米,也趴在旁边休息起来。在下浩街,随时都可以看到狗和猫,若无其事地走在街道中央,悠闲,不会刻意讨好路人。猫狗的性格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
李朝英婆婆在这里住了40多年,经历了下浩的繁荣和衰落。“都几十年了,还是习惯住在这里,况且我也不想给儿子添麻烦!”说完,她收拾了一下东西,嘱咐打麻将的邻居帮忙看一下店面,便和另一位婆婆坐公交车逛超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