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65岁以上)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胃肠环境和肝肾功能也有所变化。所以,同样剂量的药物,对于老年人的作用是不同的,使得其*疗结果发生变化。同时,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好几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老年人在服用哪些药物时应该提高警惕呢?
1对乙酰氨基酚
常见的感冒药成分,老年人服用后血浆半衰期明显延长,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包括皮疹、荨麻疹等。
2华法林
常用的长期抗凝药物,老年人使用后药效作用及不良反应均增强,用药期间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并密切观察血尿、**潜血等出血迹象。
3肝素
常用的抗凝药物,老年人使用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迹象,并避免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4青霉毒
常用的抗菌药物,老年人使用后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如诱发癫痫和昏迷等。
5****
常用的高血压及心绞痛用药,老年人使用后不良反应增加,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
6***
常用*疗失眠的药物,老年人长期服用后,其中枢神经抑制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需减少剂量。
7****
*疗焦虑、失眠和癫痫的药物,老年人服用后,可延长其中枢抑制作用或出现兴奋激动等,应慎用。
8地高辛
*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物,老年人使用后易出现中枢性毒性(**、呕吐)或心脏毒性,应按照老年人的非脂肪性体重计算个体化剂量。
9铁制剂
用于*疗缺铁性贫血等,老年人服用后因其胃酸分泌减少而导致吸收量不足,故**不明显。
总之,老年人在应用以上药物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体重、肝功能和肾功能等自身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设计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一般情形下,合理剂量为成年人的1/2至3/4,并遵循“岁数加剂量减”的原则。同时,开始服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