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儿童QQ拥有比例****】近日,针对主城区1000余名3—14岁儿童上网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后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儿童QQ拥有比例高达 75.65%,居****位;拥有陌生网友比例达38.32%,居全国第二位。一时间,引发了公众对重庆儿童热衷上网、爱聊QQ的关注和议论。
近日,《全国青少年宫系统儿童媒介素养状况重庆市调研报告》在重庆市少年宫发布。报告针对主城区1000余名3—14岁儿童上网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数据显示,重庆市儿童QQ拥有比例高达75.65%,居****位;拥有陌生网友比例达38.32%,居全国第二位。这组数据不禁让人发出疑问,重庆儿童为何热衷上网、爱聊QQ?是重庆互联网普及率高,让孩子耳濡目染,爱上网络冲浪?还是重庆的家长不够严厉,太过放任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又或是重庆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陪伴不够,让孩子只能靠上网消遣娱乐?
重庆儿童*爱聊QQ 是客观存在还是仅供参考?
调研发起人:重庆儿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社交的比例很高
“重庆‘00’后儿童中有五成拥有自己的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社交的比例很高,QQ是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是他们*喜欢的媒介,周末使用电子设备超过一小时的比例达到了42.5%。”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本次调研发起人张海波告诉记者,“移动终端+移动网络+APP=更易沉迷网络”,所以现在的孩子比80后、90后更易出现媒介成瘾。
重庆教育**:调研结果仅供参考 家长不必太在意
本次儿童媒介素养调研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由广州青少年宫牵头,自去年9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18个主要城市、3万余名3—14岁城市儿童及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问,我市主要选取了主城区1000名适龄儿童进行了深入调研。
针对这份报告中的调研方法和调研数据,记者采访了在重庆一线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三十余年的**教育学**吴女士,“首先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毕竟重庆中小学生众多,这1000名儿童的采样数据和采样范围都在主城区,未必能体现出整个重庆儿童上网的真实情况,且主城区与区县经济条件、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所以简单地得出重庆儿童QQ拥有比例****并不准确。”吴女士认为此报告不太具有参考价值,“不过,不论这份报告是否能够真实反映重庆主城区儿童使用社交软件的情况,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使用社交软件的孩子越来越呈现低龄化是事实,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对社交软件越来越了解,他们也放心让孩子使用,并自信可随时进行引导和监控,还能将孩子业余时间的注意力吸引到社交软件上,以便于自己更好地掌控孩子的行为。”
吴女士认为,除重庆外,在儿童上网方面,其他省份城市都应有类似的情况,至于重庆儿童为何占据**,则可能是由于抽样数据的差异造成的,重庆的家长对此不用太过在意,做好对孩子的日常引导和监督就好。
心理咨询师:孩子为何喜欢上网?这些因素不可忽视
“从外部因素来看,现在网络世界中有大量新鲜信息供孩子浏览,尤其是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内部因素来看,由于成绩压力、同学之间攀比等因素,孩子们喜欢上网来调节情绪,通过打游戏、与网友交流,能够让他们的心情得到释放。”重庆**心理咨询师邱驷认为孩子喜欢上网并不是件坏事,“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有些问题他们羞于与家长谈及,上网就成了他们很好的倾诉方式。”
邱驷认为,在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在学校里,一些孩子性格内向,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不能获得较好的评价和肯定,上网就成了他们宣泄情绪、排遣郁闷的一个渠道。
孩子想用社交软件?家长有人说好有人说NO
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盛行,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也一再加快,从封闭的家庭到逐渐开放的社会,通过社交软件,儿童能快速收获友谊,并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求。但面对网络世界的信息鱼龙混杂,家长们对儿童使用社交软件也持有不同看法。
观点A:尊重孩子的正当社交要求,积极介入
“我会尊重孩子的正当社交要求,教他如何正确使用社交软件,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社交习惯,积极融入他的社交圈。说句实话,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更适应这个网络时代的各种社交方式和社交软件,要想以后不被孩子列为拒绝沟通的对象,不如从现在开始就积极介入,和他一同面对,毕竟堵不如疏。”孩子刚刚就读小学的郭先生如是说。
观点B:线上仅仅是沟通方式,希望孩子更多参与线下社交活动
孩子如今已读高中的徐女士认为,如今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社交软件,如果强制阻止孩子使用,孩子会跟不上时代步伐,而使用社交软件也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方式。但是,她也担心孩子通过社交软件结交到不良朋友,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或许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受骗,这很正常,不吃亏长不大,我希望在孩子的社交上,我是作为旁观者出现,必要的时候才引导他适度使用社交工具,但我会告诉他社交软件仅仅是一种线上沟通方式,他应该更多参与到线下的社交活动中去,比如约同学踢踢球,参加一些游玩活动等。”
观点C:除非必要应阻止孩子使用社交软件
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张先生对儿童使用社交软件持否定意见。他表示,现在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聪明又有个性,手机IPAD比大人还玩得还熟练,而各种社交软件的新功能又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没有对社交软件了解透彻,就让孩子使用,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可测情况发生,因此,除非必要,应阻止孩子使用社交软件。
孩子迷上了社交软件?陪伴是*好的对策
“当孩子使用社交软件时,家长应该首先了解孩子上网的原因,以此来纠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引导孩子的上网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邱驷认为家长不应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该对孩子自制力进行培养和约束,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家长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给予信任,不要老是觉得上网就是不好,同时,要多花时间陪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快乐,找到他们的价值感。”
她认为,和网友互动也是寻求陪伴的一种方式,家长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总是在忙工作而没时间陪伴孩子,才使得他们不得不在网上发布一些信息来寻求别人的关注。如果想要孩子自己自觉地少用社交网络,就该多陪陪孩子,让他们能把心里话和自己说。“如果强制关闭了孩子的社交网络,就更该多陪陪孩子,不然孩子把话都憋心里的后果可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