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胃,治百病,益养生

2015-06-09来源 : 互联网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脑,肾为髓海,元神之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山谷之海,为气机升降之源。脾肾功能失调,精血暗耗,肝无所藏,筋脉失养,日久心肺则伤,生化、运化失职,不能充先天,养机体,使健康无源。因此,中医常以脾胃为中心,通过补脾肾之气,以固肌表,壮肾阳,滋肾阴为原则,使精血满盈,髓生脑充,肝有所藏,筋脉得养,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疲劳解除、脾肾足壮的目的。

我遇到过一个男性患者,自幼饮食偏嗜,过食肥甘肉类之品而不喜蔬菜,日久致燥热内生,耗伤气阴,脾胃受损,进而生化乏源。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故而出现不寐、健忘等症。其舌体胖大,裂纹深且密布,边有齿痕,为气阴两虚较甚之象。*疗过程中始终以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为主要*法,佐以理气、疏肝、醒脾等*法。虽始终未用补髓安神之品,但经*后脾胃健运,气血得生,津液渐复,心神得以濡养而不寐、健忘得以好转,舌象亦改善。

还有一患者,田某某,男性,24岁,失眠健忘6年余。患者6年前出现失眠、健忘,近年加重,伴头皮痤疮,右胁肋胀痛,口渴喜饮,易鼻塞,小便频,**日行3~5 次,不成形,舌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少,满布裂纹,脉滑数小弦。患者自幼偏食,不食素。我辨为脾胃薄弱,气津不足,*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化液。继以益气阴,升脾阳,酸甘化阴之法*之,患者诉诸症大有改善。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做为日常**我尤推崇粥。粥在人们生活中漫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书》就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 ,粥不仅群众常食,而且以前宫廷王室也颇受欢迎。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根据多年的经验创制了不少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药粥,如羊肉同粱米同煮而成的稀粥,名乞马粥,用于补脾胃益气,在《饮膳正要》中有专门记载。

粥号称“世间**补人之物 是由米烧烂而成,其重要的功用是补益后天。以米配合其它食物或药物还具有*病作用,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处以不同的粥谱,如常食玉米粉粥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米粥健脾养胃补中,又如胡桃肉粥养肾补精,山药粥补肺养胃,红枣有维生素丸之称,枣粥养脾,萝卜粥、杏仁粥化痰肃肺,有呼吸道疾患可服,枣仁粥养心安神。近年还有人用薏仁粥预防恶性肿瘤。粥既有药物预防的效果,又有扶助正气之功,易于服食,四季均可,易于消化,老幼皆宜。富于营养,既可养生,又能防病祛疾。难怪南宋**诗人陆游为粥大唱赞歌,还留有佳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之道,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以其*特的优势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标签: 养生保健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