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症如何预防

2015-03-24来源 : 互联网

一个18岁的小伙子,见了人就控制不住地“挤鼻子弄眼”,同时发出尖叫声。走在街上冲小姑娘作出这些动作时,常被误认为“耍流氓”而被痛骂甚至挨打。后来到医院检查,才清楚原来这叫抽动症,是一种病,而他从小就有发病症状,只是家长没有重视。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教授提醒,临床有类似症状者屡见不鲜。有这种病症者需及早进行相应*疗和干预。

自述

漫漫抗病路父母太辛苦

一提起抽动症,大专毕业的待业青年山丘(化名)有太多的感受要倾诉。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能言善辩的他向医生和笔者讲起他十几年的抗病经历:

“2003 年,我上预备班的时候,因为上课总是做小动作,老师提醒我,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嗓门很大地同老师吵起来,成绩也从班级**名下滑到倒数**。老师觉得我行为异常,建议父母带我去看病。跑遍了全市的大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症,服了很多药,一直不见好。后来遇到史积善教授,才开始了坚持吃药*疗的过程。”

“我发病的时候,逆反、撕咬、打人、扯着喉咙叫、攻击性强。发病*重的时候,停课在家*疗。打了人以后,父母怕我惹事,把我绑在家里。为了让他们放心,我会强颜欢笑顺从他们。幸运的是,史教授用**和APS微创生物靶向**技术为我调理,我还不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疗,抽动症状已经逐渐控制。”

“别看我发病的时候挺吓人,正常时候的我在课堂上表现很乖,我中专读酒店管理,大专读足坛专业,都是我的爱好和兴趣。在学校里,我和同学相处融洽,我喜欢用沪语表演说唱,自创自演,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出,也参加过达人秀节目的海选,梦想能成为一名说唱演员……”

山丘讲完自己的经历,大家起哄让他现场表演,他落落大方地张口便来,一口流利的沪语,全情投入地说唱,现场效果相当出彩。遗憾的是,至今他都没有一份正式工作。“不少用人单位开始对我有兴趣,但是一看简历,知道我得过抽动症,就婉言谢绝了。但我又不可能隐瞒自己生病的现实。看着辛苦带我看病的父母**天老去,心里真是难受万分,期待自己能快点自立,减轻他们的负担。”

标签: 孩子健康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