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暗含风险“捡漏”不成赔大钱

2014-05-27来源 : 互联网

【阿里巴巴创业】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捡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细中有粗”,那就得不偿失了。笔者前些时间因捡漏走了眼,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前车之鉴披露于此,以免藏友重蹈覆辙。那天,我赴长沙旅游,下午走马观花至某集贸市场,驻足在一个卖旧书杂货的摊位前。我蹲着拿起一大本纸币册饶有兴趣地翻看,发现里面夹着几张第三版人民币和几套粮票,其中有一套1955年的广东流动粮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这是一枚价值不菲的珍贵粮票。该粮票全套5枚,面额分别是四两、五两、壹斤、伍斤、拾斤,图案均为戴头巾的妇女喜洋洋地抱着一捆稻子。我不露声色地将这几枚粮票从册子中取了出来,还特意看了看背面,品相还不错,看来捡漏的机会又来了。于是我便问价格,卖者一脸严肃地说:“这套粮票十分难得,特别是那枚拾斤的,每枚300元,全套1500元,不单卖。”我知道这套粮票中那枚拾斤的被称为“筋票”,仅仅这一枚也得值千余元。经过讨价还价,*后以1200元成交。 回到家里,我乐不可支地马上打电话给一位在粮票收藏方面颇有研究的朋友。他听完我的话后慢条斯理地说:“你先拿放大镜仔细看看那枚拾斤的"筋票"吧,如果没有做手脚,则可喜可贺。”于是,我拿着放大镜将这枚拾斤的“筋票”仔细一看,我的天呐,还果真看出了破绽,这其实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改刻后冒充**粮票的赝品。这种伪品因粮票本身是真的,从纸张方面无法识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具体做假方法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为蓝本,因其底色为白色,故先漂成蓝色,然后再改刻。改刻时去掉票面上的“壹”字,包括四个角上的“壹”字,再印上从拾斤的“筋票”上复制的“拾”字。这样,一枚普通粮票摇身一变成了珍品。其实,只要仔细查看,赝品“拾”字下的底色和其他的底色有着明显的不同,四个角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捡漏不成反而赔了老本,成了一个十足的“二百五”。不过,我并没有把这枚赝品随手丢弃,而是小心翼翼地夹在票册里,随时翻看,痛定思痛以提醒自己,今后觅宝要悠着点。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