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和互联网,工厂废墟和吹笛美女,佛像和医学造影……当这些反差强烈的形象并置于一张图片上时,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感觉?9月10日上午,上海图书馆,重庆摄影家的100幅作品亮相。
老红军和互联网,工厂废墟和吹笛美女,佛像和医学造影……当这些反差强烈的形象并置于一张图片上时,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感觉?9月10日上午,上海图书馆,重庆摄影家的100幅作品亮相。
据**策展人、重庆市摄影家**********此次命名为《重庆·重庆》的摄影艺术展,精选了重庆11名摄影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集中概括了重庆历史和现实的**元素,在艺术上整体呈现出观念摄影的风格,是重庆风貌和精神气质的高水准表达。
冯建新相信,通过这些作品,上海市民一定会对重庆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水之城,对重庆摄影家不懈的艺术追求,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展览,由上海图书馆、重庆市委外宣办和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办,也是上海图书馆早在2003年就策划推出的“西部畅想曲”系列摄影艺术展之一,参展的100幅摄影作品已被上海图书馆全部收藏,并将巡展全国。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摄影作品,是重庆摄影家们长期观察这个城市,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的**之作。它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较为完整、也非常艺术地呈现了重庆的**元素。
元素一:山水
张念鲁的《新风光》,仿佛一幅幅泼墨山水,画面中的长江三峡、乌江大峡谷等重庆美景烟雨蒙蒙、如梦如幻。
元素二:丽都
王正坤的《重庆》,用重庆主城的夏夜、冬雪、春晨和秋暮,呈现出大都市的绚烂和壮丽之美。
元素三:桥
王涛《桥下的风景》,是一组别致的照片。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桥,在他的镜头下,成为姿态万千的有生命的个体,充分展现了重庆作为桥都的魅力。
元素四:红军
冯建新的《25000里·COM》,运用重庆老红军晚年生活影像,以互联网页面符号为载体,将网页截图方式与纪实摄影相结合,揭示出当代互联网碎片化文化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精神的冲击。
元素五:大轰炸
李强的《祭忆—*************重庆的一些典型场景,配之以人物活动,再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坚强,引导观者不忘历史,思考当下。
元素六:工业遗址
彭健的《凤凰涅槃》,将镜头聚焦在国家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中被废弃的工厂。
元素七:文化遗产
傅文俊的《幻化》,运用医学临床的造影技术,结合电脑合成创作而成,是现代造影和传统造像的并置。其中的佛像元素取材于闻名中外的重庆大足石刻,对佛教信仰的世俗性进行了探究。
元素八:纤夫
颜正华的《乌江*后的纤夫》,以当下的艺术观念,复活了纤夫这个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人群的珍贵影像,将他们的坚韧、力量和艰辛的劳动,予以了浓墨重彩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