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中国的各大名菜,名人与名菜,关系似乎向来密切。东坡肉、左宗棠鸡、李鸿章豆腐、梅家菜(梅兰芳)、厉家菜(厉善麟)、宫保菜(丁宫保)等……这些**的名人菜系曾都一“食”引起千层浪,使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每到各大节庆日,尤其是春节前后,这些餐厅酒店都非常*爆,即使提前定位都很难找到位置。
在所有名人菜中,可分为官府菜、名人家菜两种。但饮食业发展至今,还衍生出一种“假名人故事菜”,比如“李鸿章杂碎”,无非是各种剩菜炒在一起,是海外中餐馆的**,为了让顾客信以为真,便编造出这样的故事:李鸿章访俄时,因吃不惯西餐,便将剩菜杂烩一锅,外人问其名,李鸿章不知怎样回答,便说“好吃多吃”,后英文便称“杂碎”为“Hotchpotch”,流行开来。北京传统小吃中的豆汁、卤煮、咸菜乃至臭豆腐,都和慈禧太后扯上了关系,其中绝大多数并无实证,却流传甚广,至今未绝。
而如今,京城又多了一个名人菜系——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绍兴菜。近日绍兴咸亨酒店在西城广安门外开了北京第三家分店,不到两个月,“到咸亨去喝黄酒”“见见鲁迅去”便成为周边众多政商的晚饭“接头暗号”,酒店*爆之势铺天盖地而来。但是这到底是属于前两者的真名人菜,还是如“李鸿章杂碎”一样的“名人被消费”类的故事?
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访了北京咸亨酒店西城店,在店中,一共有29个主题包厢,包括咸亨殿、古越龙山、福兴楼等,其中鲁迅厅由于其古朴的环境,墙上挂满鲁迅及其家人的旧照片,很好地还原了上个世纪初的光景。晚清时的绍兴建筑风格如旧,店匾横书“咸亨酒店”四字,融名城、名士、名酒风情于一体。菜肴中包括黄酒、茴香豆、糟鸡、手剥笋等,都透出浓浓的文化绍味,一如鲁迅笔下的光景。
与别的名人菜多为后人总结或是日常菜单相比较,咸亨酒店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甚至出现在鲁迅先生笔下多个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于是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1894年,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设一家小酒店,店主从《易经》中,取“咸亨”两字为店名,寓意酒店生意兴隆,万事亨通。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鲁迅在名小说《孔乙己》著中写到。正是由于“鲁迅客厅”的文化历史,使得咸亨酒店从鲁迅笔下走向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华人乃至西方人都知道了茴香豆和糟鸡,而此番咸亨酒店再次借助鲁先生的名气,在北京西城区远近驰名。
百姓们是欣然接受这一名人菜还是多数提出质疑?我们在咸亨酒店采访了一位食客,他说:“实际上我还是很相信咸亨酒店的品质的,在中国做绍兴菜的不止这一家,但是*传统和文化*浓的可以说是咸亨了,不但从餐具还是食物上来说,咸亨酒店确实够得上称为鲁迅家菜的代言词。我甚至在北京咸亨酒店还见过几次鲁迅的孙子来吃饭,使我们感到,来这里不是为了消费而消费的,更多是为了品味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