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喇嘛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历史上**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善去世,终年64岁。
1697年(藏历*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喇嘛。六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
此时的**,政局动荡。1701年(藏历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失踪。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小编结语:六世**仓央嘉措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