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旧日饭店内部的情形现在难以详知,我们只能从有关资料中知其大概。
从前大饭店的大股东一般不在店里管具体的事情,店内的事由管家负责,大股东到一定时间到店里来“听账”。大股东一般不在自己的饭店里请客吃饭,要请客必到别人的饭店里去,是一种派头。但是成立于1947年的聚丰德饭店与别的店不同,店里的雇员,能够凑足5袋面粉的,都可当股东;许多跑堂的、店门口的接待人员、普通的职员,都是店里的股东。因有这一层关系,大家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浪费的现象。就是大股东在店里干活,一样拿工资,额外的*就是分小费。小费五天分一次,股东和老厨师拿整份,其他人酌情分成。按人分成时,留出一个整份,放在财神爷前的*匣子中,名为供财神,也叫“财神股”。攒满一个月,这笔*再在股东之间均分。股东们比大家多的就是小费中的这个“财神股”。
逢年过节,饭店里的资方人员都要拜财神,
财神上供,烧香磕头。农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日,称为“财神日子”,这两天,厨师、店员吃饭时,每桌都加一壶酒和两个。学徒的桌上不上酒,但饭菜比平日好,既表示尊崇财神,又借机改善生活,大家当然都是欢迎的。
过去饭店里没有专职的采购员,采购的事情由明白的股东和厨师来担任。他们天不亮就起来去赶,精挑细选,买来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在老济南,旧时饭店前堂的核心人物是跑堂的,又叫做堂官。做堂官的都是男性,服务时身穿白大褂或蓝大褂,拿一条白毛巾搭在肩上。门口的人接到客人,一进店,跑堂的就上前安排座位,递上毛巾;毛巾冬天是热的,夏天是凉的。再给客人倒茶。一切安排妥当,跑堂的便为来客报菜名,客人问到的菜要报,客人没有问到的店内的特色菜也要向客人介绍。
那时没有菜谱,所有的菜都靠跑堂的一一口诵背出,顾客问什么口味,配什么菜,什么讲究,都要说得头头是道。菜肴的量有多种规格,用盘子的大小来表示,有6寸盘、7寸盘、8寸盘、9寸盘。客人一边点菜,跑堂的一边大声向厨房里报,如“鱼香肉丝,8寸盘一个……”,“糖醋鲤鱼,巧个(济南话,鱼的大小有巧个与过盘之分:巧个,是一斤左右的鱼;过盘是一斤半到二斤的鱼)一尾……”
从前,大多数饭店的店面都不是很大,厨灶就在店堂的一角,配菜的师傅听跑堂的报进了菜名,便马上将菜切好配好,不同风味用配菜的*腿、笋丝、香菜等小料来区别,如放上葱就表示酱爆,放点辣椒丝表示鱼香等。配菜师傅记菜要十分用心,配菜要准又要快,不然,客人多的时候就容易混淆。厨师做完一个菜,就用铁勺子敲炒勺。敲一声、两声、三声或花点,跑堂的一听,便知哪位客人点的菜做好了。跑堂的对每一位顾客前后点菜、加菜、价格都要记得十分清楚。顾客一说结账,要马上一一报出菜名菜价和*后的总价,俗称“一口清”。
对于每一个桌上客人所点的饭菜,跑堂的、配菜师傅、厨师都要一清二楚,三个环节要非常默契,其中跑堂的起着贯穿的作用。因此,旧时饭店跑堂的轻易不换人,堂官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