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天去裸跑和冬泳,会“冻成狗”么?

2016-02-28来源 : 互联网


一到冬天,关于日本孩子的两类新闻总是能引起大家关注:一类是日本学生的短裙短裤,大腿暴露在寒冷的空气里,成为一道特殊风景;另一类就是日本孩子在冬天里裸跑,甚至用冷水擦身。

大家一般认为,冬天进行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人类对环境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从赤道到北极,气候差异如此之大,到处都有人类的活动足迹。不同人种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比如黑色人种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避免皮肤受到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宽大的鼻腔、宽阔的口型和外粘膜发达的厚唇都有助于散热;

而北欧白人皮肤、发色和眼睛虹膜颜色都较浅,是为了适应日照不足的环境。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身体产生维生素D的效率比黑人要高很多。高耸的鼻子,鼻道狭长,有助于加热寒冷的空气。身材高大也更有助于身体保暖。

除了先天遗传的差异,后天身体也会应对环境的变化,发生一些生理上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比如长期户外工作的人,皮肤也会明显变黑,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再比如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到了高原,多少会出现一些高原反应,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氧气稀薄。可是如果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就会明显增加,携带氧气的能力大大加强。

那么,应对严寒的环境,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

1、颤抖:

严寒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就是颤抖,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热量大大增加,但是相比之下,非颤抖产热的效率更高。

2、提高基础代谢率:

非颤抖产热就是一种不伴随肌肉运动而提高细胞代谢率的现象。这种产热现象主要依赖于褐色脂肪组织。小儿身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的比例较成人明显高,因此大家都有体会,孩子年龄越小,越是一个“小*炉”。非颤抖产热由于发生在体核,相比发生在体表的颤抖,更有利于保持身体的核心温度。

3、血管的调节:

肢体遇冷的*初反应是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这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然后随后有可能出现明显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红,这有利于防止组织温度过低造成冻伤。

有研究表明,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因纽特人,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时候,身体出现反应的速度,比对照组白人明显要快,体核跟体表之间的热传导也明显要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后天训练,身体对于寒冷的防御机制启动速度也会更快,更**。

说白了,通过训练,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以更强,一旦遇到突然变化的气温,可能更加不容易发生感冒这一类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是免疫功能提高的结果。如何来评价免疫功能的高低,目前还没有什么科学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身体的调节机能也是有限制的

凡事都有一个适度。过于**的环境也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引发呼吸道感染,骨关节炎等。

另一方面,身体调节自身机能来适应环境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一定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有句老话讲“春捂秋冻”,就是告诉我们,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要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环境的训练过程。

在国内,冬天“裸跑”风潮也开始逐渐流行。各人体质不同,我并不赞成这种刻意去模仿的做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气候和环境,适度地给身体一些环境刺激,不要一味贪图舒适。

比如多在户外活动,少呆在空调和暖气的环境里;

多走路跑步,少以车代步;

气温变化的时候,衣物的加减适当少一件。

只要我们的身体能够很好地与环境相适应,就能够做到更健康,少生病。


标签: 健康科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