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技术

2015-11-11来源 : 互联网

一、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清淤,淤泥不超过500px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浅处250px,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上,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二、移植水草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以减少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三、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四、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亩用量50~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1250px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五、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放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六、日常管理

1.投饵: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质、定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PH值应保持在7-9,*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 会影响生长,在2mg/l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

水质调节方法——①注入新水调节水质:养殖初期、(3-5月)池塘水深0.5-0.8米,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每5-7天添加新水一次,到高温季节,池塘水深保持1.2-1.5米,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当池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换水或采取其它的措施改善水质。②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一般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注意在高温季节减量或停用。③使用“渔之源”牌 “优水净”、“健水康” 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每月1-2次),使养殖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降低渔药的使用。④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水生植物。


七、病害防*

提倡应用健康养殖技术,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疗为辅,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康蟹种、保持池塘良好水质、投喂**饲料等技术措施,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如果发生病害,应按农业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使用国家允许的**、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

标签: 养殖植种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