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不愿和妈妈坐一起

2015-10-15来源 : 互联网

“来,到妈妈身边的椅子上坐吧?”我伸手准备牵男孩时,他触电似的倏的一下把手缩到了身后。“挺怕妈妈?”我问道。男孩向母亲斜瞅了一眼,小声嘀咕了句:“我才不怕她呢?”

“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坐在妈妈身边吗?”“我讨厌她。她不就是想要你把我批一顿吗?批就批呗,反正我已经习惯了。”从男孩说话时满不在乎的表情里,我察觉到了他内心的愤怒和不安。于是,我示意母亲暂时回避。

接下来,我与孩子玩了一个涂画游戏。游戏开始的前几分钟,男孩表现得很压抑、很拘谨。不一会儿,他就放开了。在涂画的过程中,男孩告诉我了许多有关母亲否定他、误解他、贬损他,甚至恶狠狠地揍他的事情。他说:“妈妈不喜欢我。在她眼里,我就是一个大笨蛋,一个坏孩子。现在只要妈妈一开口,我就知道自己又要挨骂啦。”

“所以,你觉得我与你妈妈是一伙儿的?”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告诉我,一开始不相信我,害怕妈妈听了我的话后,回去又会喋喋不休地骂他。他说,自从上学后,只要妈妈跟老师一见面,他就免不了挨一顿打骂……

临走时,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真好!我会听你的,不会再犯那些错误了。”母亲却不解:“怪事儿,我磨破了嘴皮,孩子也不肯跟我说一句话,怎么跟你什么都说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手”里握有进入孩子心灵的“门票”。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想到的只是对孩子的错误应该严厉批评,想到的只是怎么去教育孩子,却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怎么说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常常是,父母说父母的,孩子想孩子的。结果,两颗心在两个岔道上“行走”得越来越远,偶尔在“交叉口”相遇也是互不相让,乃至冲突。

父母责怪孩子有话不说,却不知道,孩子不说,是因为他不能确定将要与他说话的这个人,是否能站在他这一边(理解他),是否能维护他的利益(保护他),是否能帮助他(告诉他有效方法)。在不确定之前,孩子的情绪陷入到紧张与焦虑之中,内心处在随时准备反击的防御状态。此时,他怎么敢说,又怎么能听得进父母说的话呢?

与孩子交流,*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才能获得进入孩子心灵的“门票”。如果我们被关在“门”外,说什么孩子也是听不见的;如果一定要对着关闭的门使劲敲打,只能使孩子把门关得更紧。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自动解除心理防御,对话才有可能。为此,父母*先要放下姿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情感,以尊重与专注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诉说,并以信任和理解的言行给与回应。当孩子感到你不是先入为主地教育他,而是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和支持他时,就会自动把心灵的“门票”交给你,那时你就可以自由、愉快地与孩子交流啦。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孩子的错误可以视而不见,更不是无原则地讨好孩子。强调的是,营造对话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体会到你爱他,但对他的错误行为很生气;你所说的都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的,同时也希望他能这样。当孩子真正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时,交流就顺畅了。


标签: 休闲养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