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式创业不要忘记传统行业

2015-09-17来源 : 互联网

“我的一个朋友,把一项在研究所里不算起眼的技术,用到了停车场,相当实用。现在在美国已经推向市场了。”姚远说,当技术与需求结合,宅男工程师们也可以贡献非常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姚远自己也是工程师出身。创业6年,姚远身上的书卷气还在。

工程师式创业

2008年和朋友一起成立威视锐的时候,姚远还是北航的博士在读生。

“原本成立这家公司,只是为了做项目。”姚远说。威视锐是***大项目专业户,曾与微软研究院、法国电信等大公司都有过成功的合作;而现在,威视锐则越来越关注为个人***提供开发板支持和服务。

与***结缘,始于姚远的个人兴趣。早在2004年,姚远就在当时影响力*大的EDACN**里,创建了“红色飓风”系列FPGA开发板,作为国内生产的**款面向普通学生和和工程师的开源FPGA开发板得到广泛关注。

2005年,姚远在华清远见担任讲师,讲fpga培训课程,受众包括工程师、老师、学生,姚远发现,他们中不乏*立创新的需求。和研究机构相比,个人创新者要把项目落地的困难更大。除了个人技术水准的**,还需要硬件和平台上的支持,在资金上也更有限。

但同时,个人创新领域的机会也很大。在国内,***的项目都有国家的支持,往往是科研机构在基础领域的研究,但是离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较远。在从理论到应用的这一段空间,还有许多“让生活更美好”的创业机会。

创客团队和开源硬件产品正在涌现,对姚远来说,一开始做开发板只是探索,现在则成为了他和威视锐*重要的事业。

当科通芯城发起致力于扶持国内硬件创新的硬蛋i未来大赛时,姚远被大赛提倡的“大连接”概念吸引了,这正是他想做的事情。加上威视锐是科通芯城的重要客户,威视锐很自然地成为了硬蛋i未来硬件创新大赛的*席技术支持伙伴,与硬蛋大赛一起为参赛者提供开发板支持。姚远曾在大赛启动会上说:“我们威视锐做的是,就是把开发的门槛降低,让有很多想法、有兴趣的爱好者或者非专业的工程师能够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平台。”

硬件还没有真正“智能”

当技术的门槛不断降低,硬件创新是否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在姚远看来,硬件创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真正的“智能”,仅仅出于技术创新,或者依靠“工程师思维”远远不够。在姚远看来,前端的问题不难解决,难的是硬件背后的系统、算法和行业背景。

“智能硬件的机会在细分领域,难题则是专业知识壁垒很高。”姚远说。

以可穿戴健康设备为例,做一个软硬结合、包含血压脉搏等监测功能的设备不难实现。然而,如何基于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给予有效的反馈和解决方案,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代表产品。

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不是数据,是服务和解决方案。这也正是目前智能健康设备还不能**“智能”化的瓶颈所在。原因就在于,从提供数据到提供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团队有医疗专业知识、医疗界相关资源,甚至需要背后有一整个强大的医疗团队在为这个硬件的使用者服务。

姚远把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智能硬件称作“**代”,谈到这一类产品的思维方式,他举例说,比如用手机控制开关灯——虽有创新,却无形中增加了用户任务。他坦言,“**代”们不是刚性需求,不会大面积普及,更类似于面向某个人群的消费品或玩具。

“为什么不是我走到哪里,它自动就知道开关灯?”姚远说,这才是需要后台的工程师需要花心思研究的。“用户想要不用自己操心的产品,用户喜欢说的是‘给我点儿指导’。”

真的智能,机会在“连接”

“内层的创新才是具有持久性的。”姚远表示,连接传统行业,为用户的刚性需求提供方便,是智能硬件创业的一个大方向。

所谓“内层”,是指与前端技术相对的,服务背后的专业知识和数据。 对于接下来的“智能”走向,姚远称作“第二代”智能硬件,目前来看会**在医疗领域出现。这一类硬件将借助于后端的计算中心,将**的想法、经验汇集起来对用户进行指导,**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也可以形成一些产品化的、软件的东西。

“小团队的机会在细分领域,团队跨界就是一种趋势。”姚远表示,创客团队需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只有懂技术的工程师是不够的,团员中需要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会出现“跨界”的组合,例如硬蛋i未来大赛中“创客+记者+钢琴师”的电子乐谱项目。

连接不同领域的人才和资源,连接传统行业与**技术,是硬件创新的可能性,也是硬蛋i未来大赛倡导的“大连接”。

在技术上,姚远认为,未来智能硬件包含三大块,是实现“大连接”的基础:1、前端是感知,传感器把人的感官数字化;2、连接。将传感器的数据连接到网络中和云端;3、智慧型的计算,对云端的分析构成大的网络。

“前端有专门的芯片公司去做,而知识型的数据由专业领域提供,连接就是把数据的能力做一个桥梁,*后实现人与机器、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相应有很多机会、标准出现,但是怎么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有更好体验的产品,就要各自下功夫。”姚远说。

他为此再举了一例: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有一套*门的按摩手法,随着病人越来越多,老中医忙不过来,就找工程师按照自己的按摩手法定制了自动按摩仪,老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模式,提供相应手法的按摩服务。在试用的过程中,再根据病人的资料和老中医的经验不断地调试和完善。

事实上,第二个例子的出发点并非硬件创新,产品也并没有推向市场,只是老中医自家使用。正是这位老中医因精力有限,照顾不过来病人才倒逼出来的办法,给智能硬件创客们提了一个醒:不要忘记传统行业,不要只讲颠覆,也要思考连接。

标签: 创业故事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