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追求理想是创业的原动力

2015-09-16来源 : 互联网

2012年7月9日下午6时,总部设在杭州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集团)收到美国《**》杂志的越洋电话,“吉利进入世界500强了。”这是吉利集团**次进入**500强榜单,也是**入选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

2013年7月9日,吉利集团再次进入**500强的榜单。吉利2010年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的效应不仅仅在于此。仅用了两年时间,沃尔沃汽车复苏迹象十分明显,销量增长强劲。

2014年1月22日,吉利帝豪EC7正式登陆南美*大的汽车市场巴西。至此,吉利汽车已经进入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南非、沙特、伊朗等各大洲的核心地带,成为中国*大的机动车出口商。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自一位出生在浙江台州的50岁商人———李书福。他白手起家,一手缔造了一个**性的汽车帝国。在许多商学院,他的创业故事、管理理念、**决策已经成为教材。

2014年2月18日,应成都商报邀请,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将莅临成都,成为成都商报20周年特别活动———“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第五位演讲嘉宾。演讲现场,这位**的汽车帝国***将讲述他带领中国车企奋勇向前的故事。

创业前的摸索:

从“野照相”起步趟过六个行业

李书福的简历基本上从1982年开始。那一年,父亲给了19岁的李书福120元,帮助他开始了**份职业———照相。会讲故事的台州人把这段创业的故事中的李书福,说成是背着相机在公园里瞎转悠的“野照相”———“来,来,同志过来照张相。”

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一年以后,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步。“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李书福说的是在“垃圾”中提取金银,然后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

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虽然这些*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但李书福还是义无反顾地关了照相馆。

到了1984年,在吉利流传的故事版本是,有一次李书福去一家小鞋厂定做皮鞋,发现鞋厂的4名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那时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供不应求。回家后,李书福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元件。

“当时的效益非常好,一年营业额有四五千万元,”吉利集团一位老员工回忆。随后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生产电冰箱,这让他很快成为千万**。1986年,李书福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

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帽子”的北极花没有被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后来李书福南下海南淘金,但日子过得并不好。

1992年,李书福回到浙江,创办了“浙江吉利摩托车厂”。

1997年,吉利汽车进入汽车领域。

从1982年的照相馆到1997年的吉利汽车,李书福先后进入了6个行业。

2014年初,李书福撰文总结这个过程时说,这个阶段他*大的感受是,追求理想是创业的原动力,而面对现实则是创业的出发点。有了理想的追求,才有创业的冲动,但冲动不是凭空瞎想,只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李书福说,如果当初他像许多人一样,安于现状,甘于平庸,不敢有改变命运的“非分之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吉利;如果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胡思乱想,创业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汽车界的极客:

排除非议拿到汽车生产资质

真正的故事,从吉利成为一家汽车厂开始。

1992年李书福创办“浙江吉利摩托车厂”成绩相当突出,1998年的产量就达到了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和地区。李书福在今年年初总结时透露,“我(当时)就已经在密切关注着汽车行业的动静。因为造汽车从小就是我藏在心底的一个秘密。”那时,浙江台州沿海一带都把轿车叫做“小包车”,李书福说,他小时候*喜欢用泥巴捏“小包车”玩,那是床底下像宝贝一样藏着好多自己捏的“小包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难。1997年,吉利汽车进入汽车领域,为了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李书福日前在某媒体上撰文说,“当时有来自各方的怀疑、非议、反对和讥讽,认为我们一定会失败,认为国家不支持我们上汽车项目是在保护我们。”

而如今,吉利已先后成功地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公司、英国锰铜公司和沃尔沃轿车公司,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也因为对技术和创新的执着追求,李书福也被外界称为“汽车界的极客”。

“极客”往往被打上疯狂和极致的标签,其实任何一个行业要想成功,都需要追求极致。李书福说,未来能够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必将引发一场革命,它将解放人类在汽车中的那段时光,从“人适应汽车”到“汽车适应人”,人类将从手握方向盘和脚踩刹车油门中解放出来,享受真正的自由、安全、健康的驾驶!“这是我一直期盼的梦想,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创新正在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破解世界难题:

拿下沃尔沃书写“蛇吞象”**

在成都总府路附近一家书店的“经济管理”类书柜中,《拿下沃尔沃———李书福**》这本书销量不错,被许多读者当做“蛇吞象”的典型。

书中说,2005年,在北京亚运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李书福请时任华晨副总裁的赵福全吃饭,李书福突然问赵福全:“你觉得沃尔沃怎么样?你觉得咱把它买下来怎么样?”赵福全回答:“蛮好的。”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拿下沃尔沃轿车100%股权时,VOLVO这个品牌已响彻世界近90年。当时的吉利汽车才13岁。

如何收购?收购后怎么办?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摆在他面前。

为这起收购,李书福组建了强大的中介团队:著名的富尔德律师事务所作为收购法律顾问,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相关法律事务,包括知识产权、商业协议、诉讼、雇佣、不动产、经销商及特许经营等;德勤负责收购项目的财务咨询,对沃尔沃公司的财务、税务、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等进行尽职调查和分析;而洛希尔投资银行作为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负责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博然思维集团作为项目的公关顾问,负责项目的公关策划、媒体战略……

现在看来,无论是融资方案,还是对核心技术的技巧性的处理,以及与工会的协调,李书福都赢得了本来充满敌意的对方的信赖和认可。特别是在沃尔沃品牌的“血统”上,李书福表现出了对对方相当的尊重,其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董事会,平息了瑞典人的担忧;为照顾工会的利益,李书福表示沃尔沃会长久地在比利时和瑞典驻留下去。不过,他很快改口强调要“永远驻留下去”。这与一些犹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国民营资本在海外收购中的躁动和狂妄,形成鲜明的对比。

标签: 创业故事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