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创业养殖鲍鱼年售过亿

2015-09-15来源 : 互联网


辞职后,郭炳坚与人合伙办了一家冷冻厂。他想为渔民提供出海时必带的冰块的同时,可以大量收购渔民打捞回来的鱼,再卖出去**。没想到冷冻厂开起来之后,郭炳坚却渐渐发现,虽然生意不错,但与自己的兴趣距离较远。

一年后,一直对海洋生物很感兴趣的郭炳坚决定去干养殖业。可养什么好呢?正在犹疑不定时,郭炳坚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鲍鱼是海洋生物中*稳定的两个物种之一,但野生鲍鱼每年都在减少;市场对鲍鱼的需求与日俱增,价格一直**不下,一公斤能卖到400多元……

郭炳坚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东山这个地方的人,长期以来一直对鲍鱼养殖很有研究。郭炳坚有不少亲朋从事的工作都跟鲍鱼有关。可鲍鱼养殖周期长,科技含量比较高,不是随便就能养好的。

郭炳坚决定先学养殖技术。除听教授讲课和订阅刊物学习,他还到养殖鲍鱼的朋友那里做起了义工。他白天*着喂料、换水,晚上主动留下来值班,不领一分*,成了**眼里*用心的工人。每次技术员在显微镜下观察鲍鱼的产卵情况,他都会悄悄地调出来自己看。

以前鲍鱼厂育苗的时候,育苗室的门都是关的,甚至包括厂里面的工人都不能进去,以防孵化机密外泄。郭炳坚却利用日夜在厂的便利用心“偷艺”,渐渐掌握了有关技术。当义工一年后,他突然跟妻子说,要给她买一栋别墅,但条件是先得把家里的房子给卖掉。妻子开始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后来郭炳坚真把房子卖了。除此外,变卖的还有妻子的项链、戒指等嫁妆。

郭炳坚之所以敢破釜沉舟,是因为看准了养鲍鱼的前景。他那位朋友办养殖厂,一年下来就能*四五十万元。当时朋友正准备与一位台商合作,建一个15亩的大型鲍鱼场,总投资需要500万元。 郭炳坚很想参与,就拿着卖房子的20万元跑去和朋友商量。对方同意合伙,但20万元只能占其中4%的股份。郭炳坚主动要求当场长,全身心泡在养殖场里。1994年,他们以种苗培育为主,兼顾养殖当时在南方很流行的九孔鲍鱼。

因为前期准备充分,规划较周密,郭炳坚的鲍鱼场**年销售额就达300多万元,发展非常顺利。1998年,郭炳坚与合伙人扩大养殖场规模,很快拥有固定员工30多人。在当时东山的近200家鲍鱼场里,其年销售额已经跻身前五名。效益越来越好,郭炳坚心中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1998年6月,一场危机突袭东山。几乎是一夜之间,东山县的200多家鲍鱼养殖场里都传出了鲍鱼死亡的消息,个别养殖户甚至全军覆没。很快,东山县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其他养殖户束手无策的时候,郭炳坚却悄悄出发了。他沿着福建省的海岸线,从北向南一路前行,两个月来回跑了上万公里。当有**来到距离东山500多公里的一片偏僻海滩时,他欣喜地停下了脚步。谁都没有想到,这次出行是郭炳坚收获*富的起点……

先人一步,找到养鲍“****”

其实,郭炳坚的养殖场效益还不错,但当时东山的鲍鱼养殖环境已经开始有不好的苗头出现。一方面是养殖场自身污染比较严重,导致鲍鱼发生病毒性死亡,要想让鲍鱼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找到一块****的海域;另一个是九孔鲍鱼在东山已经养殖七八年,退化比较严重,成活率也不是很高。

郭炳坚意识到这个问题还会继续恶化,就跑到厦门集美大学找**,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把北方的皱纹盘鲍拿到南方来养殖。但在南方养北方的鲍鱼,*大的问题就是温度,如果鲍鱼不适应南方的高水温,仅度夏就存在问题。

郭炳坚的想法,在大学实验室成为了现实,但是要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养殖就难说了。然而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九孔鲍鱼品种逐渐退化,*后势必会在东山消失,如果能有新品种快速代替,一定会带来滚滚财源!

郭炳坚把养殖场交给他人管理,自己跑到外地考察适合鲍鱼养殖的环境。

正当郭炳坚为选择新基地伤透脑筋的时候,朋友告诉他,惠安县有关部门正在招引鲍鱼养殖项目。他来到当地碧海蓝天、风景秀丽的青山,立刻喜欢上这里的环境。他说,这是一块非常适合鲍鱼养殖的“****”,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非常好,是育苗的上好选择。另外,这里的地形也很好,可以实现“前面抽水,后面排水”,避免自身污染。在当地**的支持下,郭炳坚在青山湾建起了鲍鱼场。

当时的青山湾近乎原始状态,草长得差不多一米高,没路、没水、没电。郭炳坚和两位大股东商量,说自己找到了一个化解危机的途径,但必须去500公里外建育苗场。两位股东都不愿意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创业。郭炳坚毅然退出自己的股份,带着50万元只身前往那个梦想之地。

1999年下半年,郭炳坚开始施工。他前后花了20万元,修通了路和电。2000年春天,他在青山湾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育苗场。他从北方不同地方引进种鲍进行杂交,选取适应在南方养殖的鲍鱼。经过反复试验,他培育出的皱纹盘鲍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取决于成活率,成活率高就能*大*。他的鲍鱼苗抗病力强,成长快,养成的时间比较短,很快就成了*手货。2001年他*了300多万元。

接着,郭炳坚把老家的鲍鱼场卖掉,决定在青山湾大干一番事业。他扩大基地规模,招呼众乡亲来“****”建鲍鱼场。很多人大惑不解——明明是一大块肥肉,为什么叫别人来“*”,这不是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吗?但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大家联合起来,就可以一起打响青山湾养殖基地的名气,而品牌效应就是一座无形的金矿!

与“贵人”联手,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这时候,郭炳坚虽然完全有能力单独把事业做大,他却找了个合伙人。这个人是当初给他*大帮助的李纪忠。李纪忠为人很无私,他的人格也让郭炳坚很信任。另外,李纪忠熟悉当地环境,他们合作更容易扩大规模。

2003年,郭炳坚的鲍鱼场在福建南部已小有名气。尽管他育的苗要比别人贵30%,但因品质较好,仍供不应求,紧张的时候还得提前预订。“平均年产量在700万粒左右,*好的一年产量达到800万粒。*多的时候,**就能卖出一百多万粒。”郭炳坚从来不用为销售操心。一条两厘米的小鲍鱼苗,守家门2元多。仅销售鱼苗,郭炳坚每年至少收入1000万元。

渐渐地,郭炳坚在当地养鲍鱼的圈子里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2007年,他接手了一个即将倒闭的鲍鱼场。这个鲍鱼场的**叫李显河,经营很多生意,关系广、实力雄厚。他的鲍鱼场就在郭炳坚隔壁,但自开办以来,就没*过*。看到郭炳坚的鲍鱼场红红火火,李显河就想聘请他来管理。郭炳坚却觉得他的家庭成员很多,遇事都想做主,自己不好插手,所以就没答应他。

不过拒绝李显河后,郭炳坚又觉得挺可惜。因为他的鲍鱼场占地4000多平米,如果经营好了,每年会有几百万元收益。*后,他还是主动去找了李显河,说合作可以,但有一个条件:这个鲍鱼场必须由他来管理,对方的家庭成员只能留一个。很快,他就全面接手了对方的鲍鱼场。李显河拿鲍鱼场作为投资,占22%的股份,郭炳坚占78%股份,全权负责。

接手后,郭炳坚发现主要问题是种鲍没有精挑细选,就把自己鲍鱼养殖场里一套全盘复制过去。2007年9月接手,到第二年4月卖出**批苗分红,李显河就收回了之前亏掉的全部投入。

郭炳坚鲍鱼育苗越来越顺利,心里的梦想也越来越大。他对李显河说,如果有资本,他可以把鲍鱼养殖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让利润成倍增加!

到底是什么让郭炳坚如此有底气呢?原来自从进入鲍鱼养殖这一行业,他就一直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运用,与多家科研机构的**接触。到了青山湾之后,他与厦门大学环境学院合作开发“西氏鲍育种”技术,与集美大学合作开发“刺参南移育苗及养殖”示范技术,与福建海洋研究所合作“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项目。郭炳坚的鲍鱼场提高了苗种的抗病能力与生存能力,产量当然水涨船高,而其产品竞争力更优于别人。

除了科研,郭炳坚还一直很注重生态型养殖,鲍参混养就是典型做法——鲍鱼和刺参共处一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自身污染的风险,一举多得。

了解这些情况后,李显河更是对郭炳坚的见识和经营策略异常钦佩。2010年3月,他带着几个大**来见郭炳坚,一下就拿出首批5000多万元现金要求入股。这笔资金使郭炳坚能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梦想。

很快,一个个新项目就陆续上马。郭炳坚不仅开始大规模养起成品鲍鱼,还收购一个罐头加工厂,做起了鲍鱼从育苗到加工的全产业链。2011年,他的销售额达到7000万元,2012年更突破一个亿,且产品远销日、韩等国。

郭炳坚充满信心地表示:“我的银行是大海,鲍鱼就是印钞机,这辈子我就认定‘耕海牧洋’了!”


标签: 重庆创业招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