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谈O2O扩张的冲动就是魔鬼

2015-09-14来源 : 互联网

京城O2O外卖网站上演了一场*夺商家和用户的血拼之战,主要集中在美餐网、饿了么,开吃吧三家平台性的网站之间。

比拼疯狂

美餐网2012年年中拿到**后,急切地想提高订单,增强业绩,在全国很快覆盖到5个一线城市,并且在这几个城市同时做所谓“7元午餐”的活动(一份14元的外卖,商家只需要7元*售卖給用户,剩下的差额部分,由美餐网全部补贴)。

据我一个做餐饮的朋友说,美餐网的线下运营人员,口袋里面经常背着上万的现金,直接扫街,发到每一个合作的商家手上,我的朋友的餐厅**次就收到了美餐网的500元现金,随后不到一个月之内,从美餐网收到的现金补贴高达1万多元。据他估计,美餐在他所在区域的餐厅中,光现金补贴就高达5万元。美餐的地推人员,在学生宿舍发传单做地推,力度也相当大,传单精美得让收到的用户舍不得扔掉。

“我们网站是青年导师**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投资的。”美餐网的宣传人员在宿舍逢人便这样介绍,一个学生在微博上曾经这么说。

饿了么网站也不甘示弱,在全北京搞“赠饮”活动,每份外卖送市场价值达2.5元(批发价也接近2元)的配餐饮料。

开吃吧订餐网也是,推出了一个开吃点的线上优惠(类似于京东的京卷和东卷之类的东西,并且通过积分可以去换开吃点获得优惠)活动,也是給商家进行开吃点的现金补贴。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所有的餐饮商家都被这些外卖网站的疯狂行动惊讶得目瞪口呆。

商家在想什么

“上次没*到‘饿了么’的*,这次一定要*到美餐网的*。”这就是那个时候,商家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

根据美餐网覆盖的城市,以及做“7元午餐”活动的区域测算,2012年*后2-3个月,美餐在商家和消费者身上的投入高达300万,只是效果究竟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心理清楚了。但据我这个和美餐合作过的朋友说,美餐活动完了后,订单基本上没有了,从参加活动时每天上百份,跌落到现在的每天5-6份。

究其原因,价格战并不能**地转化竞争对手的用户,要想改变用户对订餐这种工具网站的使用习惯,不是靠多給一根鸡腿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和先入者在产品形态上相差非常大时,后来者需要精细化运营才可能有机会。但拿到*的大部分暴发户都会认为*能解决问题,等*花完了,教训买到了,才知道当初的做法太傻。

给‘饿了么’算笔账

言归正传,我质疑饿了么这样的订餐网站的赢利模式,正是认为他们**违背了生意的本质。这也是饿了么在订单量高达5,6万(饿了么2013年12月份的**稿对外宣传日均订单达5万单,2013年4月份发的**稿记者如是写道,“饿了么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一家拥有200名员工、日单量超过100万的成长公司,即便客单价平均只有20元,截止2012年交易额也已经达到6亿元。”),依然亏损的原因。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每个订单我即便*1元*,饿了么也应该已经是年营收达1500万的企业了,其实不然。

外卖业务的订单总量意义不大,真正需要考虑的是一个小半径上的有效订单数(是指能产生收费和利润的订单数)。

饿了么在全国推行的是其**稿中宣称的,打败竞争对手的非抽佣模式,即固定服务费的模式。饿了么当年正是依靠这个模式打败了当年的市场先入者小叶子订餐(就笔者的观点:依靠一个不**的方式打败对手,并不值得炫耀)。具体而言,从加盟饿了么的餐饮商家同行告诉笔者,饿了么采用的是商家订单流水达到9000后,收取固定450元的服务费的模式。

也就是说,商家的订单流水超过9000的部分,和低于9000的部分,基本上可算作是无效订单,因为这部分订单无法收到费用,比如,上文提到的“没名儿生煎”,每月在饿了么网站上的流水高达几十万,依然每月只向饿了么交纳450元。

所以,饿了么对外说的订单总量,流水额总量对判断这个生意基本没参照意义,按照饿了么的收费模式,有参照意义的数据应该是:一个小半径上月流水达到9000的商家数量。

对比饿了么做得*好的高校小半径,上海交大,北大和清华;上海交大可以说是饿了么的发源地,市场做的足够深入,网上订单的占整个外卖订单的比例也足够高,收费商家的数量也可以说是所有小半径中*多的;北大清华也是饿了么运营了将近2年的市场,收费商家的数量也应该在北京是*多的;这2个小半径收费商家的数量都达到了40家。如果按这个数据计算,这2个*好的小半径,平均每个每月的网站服务费营收也只有18000。

我们再计算一下成本,目前饿了么在每个重要的小半径上,都会配置1-2个运营人员,饿了么运营人员的基础薪酬是3800,如果计算人工的办公、五险一金分摊成本,每个人工成本大约为3800×1.7=6460。

根据观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小半径上,饿了么前期会配置2个运营人员,市场成熟后逐步减少到1个人;平均每月按照1.5个人工计算,人工的成本大约为每月6460×1.5=9690。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饿了么的订单成本,就是平台每产生一个订单,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总和。

饿了么目前大部分商家还是用短信在处理订单,电脑商家在每个小半径上的比例平均大约为1/8;即每8个商家中有一个是使用电脑在处理订单;因为订单过于集中,电脑商家处理的订单量又会占到总订单的大约60%,即饿了么依然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订单都是依靠短信下发。

北大清华这个小半径,日均订单按照3000个来计算,按照每条短信4分的成本计算,这块的固定成本大约为:3000×0.3(30%的订单是靠短信下发)*0.04*30=1080。

还需要计算每个订单的分摊成本,即除了线下运营人员的成本以外,其它人员的成本都需要分摊到每个订单上。

我只测算饿了么技术团队的分摊到单个订单上的成本,饿了么对外宣称的资料上说,其技术研发团队已经多达50人;这50人集中在上海办公,含分摊成本按照人均*低15K计算并不多,大约每月75万的成本;饿了么日均订单按照6万来计算,每月产生了180万的订单,如果将技术人员的成本分摊到每个订单上,每个订单的分摊成本大约就为75/180=0.41.也就是说,不管是否有营销的成本,每个订单只要产生,都至少有0.41元要花费。

0.41这个数据极其关键,过去我称之为订单维护成本。判断外卖网站是不是一个“生意”,取决于单个订单上的收益,能否大于这个值。我现在依然相信这还是一个生意,原因是,只要不像暴发户那样的运营手法,即便按照*悲观的抽佣方式,网站在单个订单上的收益还是大于订单维护成本这个值(据了解:饿了么80%的订单集中在高校,高校的外卖客单价:一线城市在18元左右,二线城市略低平均为16元)。只是饿了么的收费模式错了,才将这个事情做得**不像一个生意了。

好,我们再看北大清华这个小半径的订单分摊成本,每月订单分摊成本为:3000*0.41*30(天)=36900

那么,在北京(北大清华)这个饿了么北京*好的小半径上,饿了么的营收为:18000(商家服务费)-9690(人工成本)-1080(订单通道成本)-36900(每月订单分摊成本)=-29670

也就是说,饿了么在一个运营得*好营收*好的小半径上,依然每月要亏损将近3万元。

以上的计算方法,**是保守估计的算法,比如,在分摊成本中,仅仅考虑到了技术人员的分摊,没计算其大约200人的团队中的行政部门,财务以及设计部门的成本到单个订单上的分摊。

饿了么有了这么大订单量,依然不能**的根源之一就恰恰在于其收费模式(月流水大于等于9000只收450固定服务费),此模式会直接导致有效收费订单的比例大幅降低。虽然其运营手法也已经优化到足够好了,也无法将订单维护成本降低到0.2元以下。

这个收费模式用来竞争和打败对手没有问题,但用来做生意,则**不可行。饿了么明显知道这个模式是不**的,而依然推行的原因就在于其运营的纯互联网思路,这个思路和当年团购网站如出一辙:先不管是否**,不管是否违背生意的本质,先烧**占市场,*占用户;到了一定的规模,继续**,继续烧*,继续*占市场和用户,完了后继续下一轮**。一个生意如果不**的话,就只能靠忽悠投资人**来生存。

需要指出的是,饿了么的现金流可能会比预测的要好,那是因为饿了么在很多地区进行了年费预收,所以在一些地区,饿了么的实际现金收入会比理论收入高出2-3倍。不过从实际财务的角度来看,预收只能影响现金流,无法改变对这个生意的判断。

根据饿了么公开的**信息显示,饿了么在2011年获得金沙江100万美金A轮**;2012年获得经纬创投第二轮B轮**(估计在300万美金左右);根据其烧*的速度,数学好的网友们可以计算一下,饿了么必须在什么时候要进行C轮**,否则必将处于大幅裁员和收缩的境地?

标签: 生意经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