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应该将什么传给自己的后代

2015-09-12来源 : 互联网

近日看到**电视台的《人物》栏目的一个专题《美食世家》,里面介绍都是些***的店铺,有做包子的、有做面条的、有做地方菜肴的,不一而足,各具特色。这些***都是从爷爷开始创业或者爷爷的爷爷开始创业,传承坚守到如今的儿孙辈,仍在继续发扬光大。笔者看后十分感动,感慨万千。

由此想到现在的商人,肯几代人传承一门特色生意的实在太少了。笔者注意到很多民营企业,曾经在一个细分品类中做出了名、做出了风采,比如做1元1只打*机的成为世界打*机大王,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很多小商品背后都有一个“××大王”。然而,不少经营者或抵挡不了房地产**的诱惑,或不愿在金融危机中惨淡坚守,关了厂卖了设备去炒楼买地。笔者以为,这样来*快不假,却未必就证明商人的能力强,其实是舍本逐末。除了*,有没想过留给子孙一些价值更高的东西,比如诚信、品德和自己的企业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社会是农者恒为农,商者恒为商,除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外,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兢兢业业做事业认认真真做好人,诚信**,买卖不成情义在。这种环境,培育了诚信至上的经商信条,你在一地方做买卖做的是口碑,如有差错砸的是你老祖宗的招牌,子孙也将难以再立足,邻里一定会鄙视你,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做事。而现在社会要的是速度,能**就快*,只要能**管你什么道德口碑,大不了走为上,打一枪换一地。比如问题奶粉,如果一个做奶粉的商人,天平的两端分别是**的问题奶粉和祖宗的脊梁骨、后代的生存空间,如此*大的成本他还敢赌上吗?

笔者并非要怀念过去,要求商人一定子承父业而放弃**机会也是迂腐的,但是,奉劝一些民营企业家不妨想一想**是为了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往往有着浓厚的家族观念,辛苦打拼一辈子就为儿孙留下吃用不尽的财富,那么,“富不过三代”的祖训一定听说过吧!把心思用在好好做企业上,你生产**代打*机,你的儿子生产第二代,孙子生产第三代,一代一代接班人自小接受培训和使命,传承创新,当你孙辈自豪地对人说这是我爷爷留给我的企业,我把它发扬光大并具有时代特色,那也很美很美的。而留下几十套房子几千万金*,培养的不过是“富二代”“富三代”,给社会多贡献一个“李刚之子”,岂不是背离了你自己的初衷?

标签: 生意经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