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半径:不推广自己APP,甘做“绿叶配送”

2015-07-07来源 : 互联网

宅男宅女们日益增多,使用**、大众点评、美团、淘点点等APP叫外卖逐渐流行。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些外卖APP背后,存在一家叫做“生活半径”的公司,没有这家公司,外卖的咖啡、粥、盖饭、蛋糕、小食品等等,可不会自动到达家门口。

“生活半径”就是这样一家餐饮O2O(线上到线下)创业公司,不**自己的APP,“甘当绿叶”成为其他流量平台的“管道”。

“送外卖”形成技术壁垒

身为一名死宅,记者就是在经常使用淘点点、美团等平台叫餐中间,注意到有些商户挂着“生活半径代送”字眼。于是好奇,为什么是这家“送外卖”的小公司获得了众多平台青睐。

生活半径干的事,其实很容易表述清楚。先汇总展示商家信息,再利用后台调度系统把用户订单分发给配送员,*后送给相应用户。

然而生活半径不愿被简单理解为“送外卖的”,准确一些的定义是:基于LBS(位置信息服务)的O2O本地生活电子商务平台。

生活半径创始人徐伟昊告诉记者,虽然配送市场听起来是够传统的,但大家现在的玩法一点都不传统。其在商家订单调度分发系统、物流人员配送等方向,分别拥有四个**。

“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可能做到两三百单就到头了,现在我们的体量是2万单。想要做到规模化、标准化,一定要靠IT系统。”他说,技术随着业务壮大也在成长,过去人均每天15或18单,现在能达到两三倍。

IT系统形成了一定技术壁垒,另一方面生活半径起步较早,在2010年9月份创建,趁餐饮O2O还是一片蓝海就开始默默发力。直到现在,站到O2O的台风口上,才“飞了起来”。

专做线下的“O”

在“流量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半径却舍弃自家APP发展机会,居于幕后将流量拱手相让。为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徐伟昊有自己比较清晰的想法,他认为各个线上平台的流量优势已经形成,“*头天然具有优势”。生活半径深耕了4年时间,和用户有很深的链接。“本地生活服务是服务质量的PK,不是谁流量大,就站得住的。”

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餐饮O2O大都属于纯线上平台,比如,饿了么、淘点点、美团等,负责将订单给到商家,就此打住。生活半径则要继续完成物流配送环节。生活半径的期望是,成为“O2O”中铁打的线下“O”。无论线上的O是谁,都离不开线下“O”的支持。

在团队创业的时候,并不是定位于餐饮配送,只不过餐饮先*起来,成为了切入点。他们看到的机遇其实是“人和周边服务的连接。”

记者了解,生活半径在今年12月会扩充超市品类,明年抵达更多种类商家。同时,线上流量和线下物流也会开放。毕竟,N多创业都避不开*后一公里,可以拿来做文章。

订单问题找谁?

涉及生活半径**模式,现阶段还是“略亏”,可模式比较清晰:从商家收取20点返点,从用户端收取每单5元配送费。因此有比较健康的现金流,但还不足以覆盖成本。

目前生活半径已完成B轮5000万人民币**,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和国企投资基金。

不过,商家备货环节与生活半径配送环节之间的衔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记者的亲身体验,遇上麻烦时该如何追责,是让消费者比较懊恼的问题。

一次记者线上在北京某连锁粥店点了一份粥,等了快一小时后,被告知无法配送。据某粥店说,是配送方生活半径的原因造成的,概不负责。还有一回,一位朋友网上点了一杯知名品牌的咖啡,送到时发现已经溢出了。出了以上状况,究竟是商家派品还是生活半径的配送问题,作为消费者自然是无从“取证”。

由于业务量的迅速膨胀,生活半径还是有些环节并不尽如人意。徐伟昊承认这一点,他表示,现在确实存在调度分配上的不足,“我们统计显示,有85%的订单是在40分钟内完成的。”“既然订单是从生活半径发起的,体验好与不好都可以来找我们。”他说。

标签: 生意经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