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思维和文化?

2015-04-08来源 : 互联网

如果细细琢磨彼得·蒂尔想表达的思想就会发现,“从0到1”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性思维”或“创新思维”。我们对《从0到1》的追捧真的只是对一本书和知识的热爱吗?或许这已经无关彼得·蒂尔和这本书本身,而是我们对**性思维的急切渴望。

或许在半年前,彼得·蒂尔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还没那么熟悉,而如今,他因一本书在近期备受国内科技圈的追捧,这本书便是人气**的《从0到1》,一时间此书似乎成了创业高峰时期那些即将创业和正在创业者的好教材和至上法宝。

彼得·蒂尔的核心观点是:照搬他人模式,做大家都会做的事,只会让世界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这个过程只能发生从1到N的改变;每次**新事物时,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创新的行为是*一无二的,结果便是产生新奇事物。

然而,如果撇去“从0到1”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法,细细琢磨彼得·蒂尔想表达的思想就会发现,“从0到1”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性思维”或“创新思维”。

而**性思维其实也是发散性思维,它贵在创新和新颖,强调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的*到之处,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创性、**性。所以,彼得·蒂尔的这种“从0到1”的思想跟**性思维所强调的这种创新、*创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

但是,“**性思维”并非彼得·蒂尔*创,在许多美国的书籍中以及一些思想家都曾提出过类似观点,并且有些人也在探寻如何开发人的“**性思维”,如何践行这种“**性思维”。

比如,作家斯图亚特·法尔斯坦认为,创新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他在《无知:如何驱动科学》一书中指出,“一个好问题能激发出几个层面的答案,能鼓舞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搜寻解决方案,能产生全新的探究领域,能让根深蒂固的想法产生改变。”所以,他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提出好问题而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观点更像是告诉我们如何训练**性思维。而商业顾问闵巴萨德(MinBasadur)就在帮助企业训练**性思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教那些大公司的主管们学习“发现问题”的技能,他说,如果你能先于别人“找到”一个难题,你就能**一个新企业、新事业和新行业。

目前持类似思想以及做类似事情的人有不少,不过这些人的观点虽然在说法上有所差异,但核心思想都蕴含着**性思维,都告诉我们:要发现*特的问题,要发现*特的领域,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来看,彼得·蒂尔的思想并非是新鲜的,只不过他将这种思维赋予到了产品领域、创业领域,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质感的名字。这两年国外许多科技领域或创新领域的书籍大量涌入国内,我们从中吸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知识,也发现,不管是彼得·蒂尔还是其他人,“**性思维”似乎是存在于美国文化里的,这种文化尤其在教育、创业和创新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

所以,这篇文章并非要评价彼得·蒂尔这本书或者其本人的思想,而要聊聊美国人这种**性思维存在的环境,他们在践行**性思维方面所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从0到1的问题。

美国人的创新文化:**与众不同,改变世界

看到“改变世界”这样的词,我们*先想到的就是乔布斯,他身上有一个强力的标签,“为了改变世界”。《纽约时报》曾在他去世后写文章称,乔布斯具有另类思维,不随波逐流。所以他也将这种“**与众不同”、“不跟风”、自信的创新力深植于苹果产品。

当然,乔布斯是一个典型案例。如果浏览国外许多伟大的公司就会发现,这些公司在创立之初都有类似的想法:开发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一个前所未有的模式,做一个能在某方面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等等。

从Twitter、Facebook、爱本卜、Uber、Netflix、潘多拉网络电台……无不如此。即便Twitter和Facebook这两大社交媒体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多,但他们所秉持的产品理念也有很大区别,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也分别走向不同方向。这些公司都是在某个分支领域寻找到新的突破和方法。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要做创新的东西,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如果你做这个,那么我就换个方向和角度,或深挖。

一位在美国媒体、金融和科技领域工作过十几年的友人曾经在聊天中说,美国的许多创业者或公司做一个新产品时常会想,“要改变生活”、“要改变世界”。如今想想,也正是这种创新的文化孕育了许多伟大的公司。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中,**性思维便是最大的驱动力。

农村商业银行社区银行信贷风险金融供应链金融招商引资科技金融服务金融仓储金融网上银行飞机租赁银行业

有人说,美国人具有树型的思维方式,当东西大了,就分叉,如果叉又多了,就把新叉分出来种在地上,成为新树。比如物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始于力学,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光学、原子核物理、光学、天文学等又延伸出来,最终成为*立的大树。而量子力学又从原子核物理中分支出来,成为新的大树。

更有人评价说,正是这种树型思维方式才让美国的现代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细品树型思维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不同方向上寻找创新,也是一种**性思维。如果审视他们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和成就,这种树型思维的说法还是比较贴切的。许多公司希望在别人没有做过的分支或纵深领域寻找机会,也正因此,出现了很多*一无二的公司。

彼得·蒂尔在近期的中国行演讲中说,“许多伟大的企业就是去践行了一个几乎没有人赞同的观点,进入一个没有人进入的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并且他认为,创业公司应该在垂直方向上寻找创新。如此看来,这些观点跟树型思维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总归说来,这些思想都是想通的,创新文化、**性思维已浸透于他们如今的创业环境。

标签: 商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