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叹沧桑

2015-02-10来源 : 互联网

①安化永锡桥,茶马古道经过的驿站,历经132年风雨依然屹立,为当地乡民通行提供方便。

②安化“千两茶”采用日晒夜露的自然干燥方法,刚生产出的千两茶要在户外晾放七七四十九天,“纳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然后可长期存放。

③安化洞市老街边的贺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三年(1739年),已有270多年历史。

④永锡桥桥头,“万古金梁”的金字牌匾仍熠熠生辉。

⑤梅山文化园,竹排仍是当地人重要的生活交通工具。

⑥矗立在梅山文化园山林中的张五郎的倒立石雕塑。张五郎是梅山文化中传说的“狩猎之神”,相传得到过太上老君真传。

⑦贺家祠堂里,悠闲喝茶的生意人望着庭前大雨,*自品一壶黑茶,沸煮慢饮,好不惬意。

⑧安化江南镇洞市老街,曾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茶马古道必经集市,如今已然落寞,斑驳的木屋和长长的石板街,彷佛在诉说从前的故事。

⑨一位艺人正表演安化弹词。如今,学的年轻人很少,安化弹词已经属于濒临消亡的传统艺术种类。

文/图记者陈飞

李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喜欢做古人,我不喜欢喧闹浮躁的现代生活。”是啊,如果来次穿越,做一回唐朝人,抑或做明清古人,着长衫马褂,在月夜的乡村,在青石板茶马古道上,看马帮驮着茶叶结伴而行,听驮铃“叮当”、蹄声“嗒嗒”,将是何等滋润的历史体验!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就是靠马帮贩运茶叶的古道。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益阳,驿道交通发达,并与茶马古道连接起来。千**来,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辛勤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陲的经贸之路。

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茶叶便已誉满**。至清咸丰四年,安化茶已**欧美各国,俄英等国茶商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

而自茶马古道形成以来,运输茶叶的船只、马队繁忙,养马之风渐兴。从资水的唐家观,经江南、陈王、洞市,至新化,为了方便马帮运输茶叶等商品,商家集资修建了数百里长的青石板茶马专道。在茶马古道经过的好些水陆、陆陆交会点,慢慢而自然地形成了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永锡桥、洞市老街、新化圳上、隆回滩头、宝庆等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的。现存于江南至洞市黄花溪老路的青石板古道,便有数段长达十几里。尤以黄花林场腰子界的一段保存*为完整,永锡桥一段次之。

而这条神秘的茶马古道,绵延在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千**来,无数马帮在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一座座风雨廊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如今,当你漫步于梅山古镇的洞市老街,踏着铿铿作响的青石板路,你便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幽访古的高雅意境。透过齐人高的柜台,望着屋内的老少男女,你会从他们的目光里隐约读出当年**和伙计的影音,读出他们对于老街衰微的无奈。正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这里不变的仍是安化黑茶蜚声**,“千两茶”享誉盛名。

在安化的黑茶厂作坊里,蒸、装、勒、踩、凉置等一道道传统工序,仍然顽强地保留着。看着这些,你也许会感到与现代文明很遥远,但心里却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踏实与单纯。

黄昏,你不妨与友人结伴同游洞市老街,看破旧风雨桥的古老和坚韧,尽情领悟乡村的古韵静谧,品茶马古道的沧桑变迁。

标签: 茶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