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汕头人的茶楼记忆

2015-02-10来源 : 互联网

迎春楼内还保留着当年的老式木质花玻璃窗。穿过“迎春楼”石拱门可通往山上的通天洞。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中,汇聚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共同演绎了一出时代的交响曲。那个小小的茶馆成了一个大社会的缩影。而在汕头,同样也有着一座年代久远的老茶楼——位于礐石名胜风景区塔山景区内的迎春楼茶楼。

它是汕头目前保留*久的茶楼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建成之初,深受市民欢迎,成为了汕头市民节日里休息、消遣、交际的场所。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楼生意已不如当年红*,但依旧以茶楼的经营模式坚持着,见证着汕头半个世纪的历史变化。而以它的形象为注册商标的潮汕特产“迎春楼”牌沙茶酱,几十年间也远销海内外。

汕头迎春楼

□本报记者周晓云文/摄

迎春楼作为茶楼,并不是后来才更换的经营模式,早在建成之时,便是作为茶楼向市民开放。《汕头概况》中记载:“1958年汕头市**着手有计划建设礐石风景区。二、三年间,建成海滨公园、桃花涧、迎春楼、十八曲、宫鞋石、西洞、杏园远眺、龙珠石等风景点。”

礐石桃花涧风景园林管理处主任唐学荣介绍,1958年3月,汕头市召开第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动员全市人民,建设礐石风景区。迎春楼便是当时建设的景点之一。于1959年建成后作为茶楼向市民开放。它以潮汕楼亭的风格建设而成,*特、大气,前方筑有一鹅蛋池,使整座迎春楼依山傍水,精美别致。

作为礐石*早建设的景点之一,迎春楼在当时位处礐石的高地。在上世纪80年代,飘然亭尚未建设之前,沿着石拱门内的台阶登上通天洞,便可到达山顶平台赏月,整个礐石乃至北边的汕头市区皆可尽收眼底。

曾是**茶楼受**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迎春楼作为国家经营的门市部,得天*厚地享受国家供应物资的优惠条件,很多市民都喜欢来这里消遣,迎春楼生意十分红*。每逢周末,茶楼内20、30只桌子几乎满座。唐学荣告诉记者,“那时候来茶楼喝茶是一种**享受,人们都把来迎春楼喝茶当成一种自豪、时尚的行为。每每来一趟,回家后遇上亲朋好友,都足以炫耀一番。”

当时每桌喝一泡茶只需2元。除了一壶茶外,还配备有一碟小吃、一包丰收牌香烟、以及二盘朥饼。茶楼的经营者林女士是礐石当地人,从小就在礐石长大,她告诉记者,当时的朥饼是在位于管理处的饼房自制的,新鲜出炉后就送往茶客们的桌上,味道可好吃了。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很喜欢吃这里的朥饼。

在1985年之前,迎春楼与中山公园的水上茶楼、礐石的龙泉茶庄一起,是汕头仅有的茶楼。如今,它已走过50多个年头。虽然经营方式有所不同,生意也不似以前红*,但作为汕头保留*久的茶楼之一,迎春楼的存在,便是汕头半个多世纪变化的*好见证。

藏身沙茶酱商标被熟知

走过50多年的迎春楼,如今依旧以茶楼的方式经营着。然而提起迎春楼,可能更多的市民会想到另一个熟悉的名字——“迎春楼牌”沙茶酱。

据汕头市食品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强介绍,“迎春楼”牌沙茶酱这个国家注册商标申请于1983年。但沙茶酱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便已被市民所熟知。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制作的沙茶酱也需按规定制作后分配给各食品站,再由食品站向市民供应。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活跃模式给企业带去了更多商机。为了将这款深受市民欢迎的沙茶酱推向海外,公司决定创立品牌。上世纪80年代,汕头并没有太多标志性建筑。考虑到沙茶是潮汕特产,而迎春楼又是当时深受汕头市民喜爱的茶楼,在当时也是汕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用迎春楼作为商品的名称和注册商标,更能体现汕头的特色,引起海外华侨的思乡之情。于是,1983年,食品厂便正式向国家申请将“迎春楼牌”作为沙茶酱的注册商品。“迎春楼牌”就这样成为了汕头人熟悉的特产。与迎春楼茶楼一起,成为老汕头人的故乡记忆。

标签: 茶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