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茶要用心去品

2015-02-10来源 : 互联网

俗话说,“茶需品,禅需悟。”茶只有用心去品,才能知晓个中真味。

带着愉悦心去品。现如今,满眼满世界都是饮茶人。不过,在芸芸饮者中,随心饮者居多,收拾心情然后带着愉悦心去饮者却鲜有。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心情好时,会感到周围的人和物都是顺眼可爱的,反之则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讨厌。同理,如果饮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就会觉得茶汤鲜醇可口,否则即便是名贵且心仪的茶也难以称心如意。这,就是品茶即品心情的道理。

带着欣赏心去品。如果饮者带着欣赏心品茶,那么饮茶过程就会变得很享受:当你取适量茶叶放入茶杯,轻摇之,听其发出的沙沙声,就如同在赏听旋律优美的乐曲一样,令人清耳悦心;看茶叶在沸水里反复浮沉旋转,随之叶儿慢慢绽开的情景,就有如在观赏一群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般,让人悦目不已;闻那淡淡的茶香,就好像喝了杯味道清爽的柚子蜜糖水似的,使人回味再三;茶汤入口后,则会顿感“六腑皆芬芳”,温婉甜和,叫人难以忘怀!想必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亦是其带着欣赏心品茶时触发灵感而得来的吧!

带着景仰心去品。茶从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再经过“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一连串过程,才制成饮品,临了还要被沸水折腾一番—如此铁与*的历练之后,才将清新美味献给广大饮者。这种历尽煎熬而无怨无悔的精神,令人钦佩。当你带着景仰心去品茶时,就会从心底里油然升起一种好感,继而会觉得茶汤也格外爽口称心。

带着谦卑心去品。茶不计较得失,不倨傲自大,不孤芳自赏,只是默默地奉献着。人虽能上天入地、降龙伏虎,但说话办事常带功利心,干损人利己勾当的也不少见。所以,人在茶面前没有理直气壮、趾高气扬的资格,应带着谦卑心去品茶,在啜饮中感受茶的伟大,让茶汤洗涤一下灵魂。如此,饮者的精神境界就会得到升华。

带着清静心去品。我国茶道理论指出, “茶须静品”。古人云,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如果心情浮躁,即便有上等好茶,再加上紫砂壶、玉竹盘、精雕细镂的白瓷小碗等奢华饮具,也难以品出茶之真味。倘若带着清静心,心怡神闲地恬然慢品,即使是在陋室里,用极普通的饮具沏茶享用,也不会伤了饮茶的雅致。倒是在那满室的茶香里,几个茶友还可在细饮慢聊中,把过往日常生活中淡而无味的琐碎,演绎成妙趣横生的轶事趣闻,在轻松的氛围里体验一种淡淡的幸福。

带着静素心去品。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享这种清福还需有静素心。静素即淡泊。淡泊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古人就有“恬愉静素,形神相忘”之说。一个饮者如果利欲充满心的每一个角落,或是满心不平事,自然是对茶的感知或偏激或迟钝或麻木,所谓茶之真味也就无从谈起。若是从冲泡到品尝全过程,都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即可进入“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茶之境界,不论粗茶精茶,闻其香皆能沁心入肺,尝其味均觉甘美悠长。

带着公正心去品。茶能使人柔软,让人清醒,令人睿智,是个可敬的饮品。然而饮者虽众,可真正懂得饮茶真谛的人却不多,更何况人普遍存有从众心理和盲从**的习惯。这就导致对饮茶的见解拾人牙慧者居多,以所谓**之定见的更是比比皆是。故而,饮者若想准确说出茶的真味,除了要具有*立人格之外,还得用公正心去品味,不先入为主,不盲从,不敷衍,心口如一。

带着宽容心去品。由于多年饮茶实践养成的口味习惯,每一位饮者都有自己所偏好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茶。而能饮自个儿心仪的茶,自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然而,有时在特定的场合里,就有可能得饮不是自己所喜欢的那种茶。当你面对此等情形时,不要有抵触情绪,应以宽容心去接受它。如此,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品起茶来味道也会觉得越来越合口,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种茶。

带着学习心去品。好茶还得知音品。饮者只有具备相关知识成为茶的知音,才有资格品评其色香味。如辨识茶叶外观的优劣,要看是否干燥、匀整、色正、***;尝味时,对茶匙取茶汤的要求、嘴唇的张开度、吮入的缓急、舌尖的运用,都有讲究;在品味武夷岩茶之醇厚的同时,区分正岩、半岩、外岩,以及体悟难以言传的岩韵,也有不小的学问。可见,品茶就是品其背后的文化。而饮者带着学习心品茶,能在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加对茶的感情。

标签: 茶文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