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背后的说三道市

2015-02-10来源 : 互联网

眼下正是新茶上市的季节,品茗中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的浮沉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和西湖龙井齐名的茶叶也不在少数,品茶本是一件雅事,但在商业社会中,很多事变得面目全非了。

比如同样出产名茶的青岛崂山,如今戏**表演得热热闹闹:崂山绿茶,每年的产量九百吨左右,但是到青岛的批发市场去看看,每年的批发量都在好几千吨,多的时候能达到八千吨。

这数据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落差?莫不是“崂山道士”的障眼法?我们查一下资料可知,和南方名茶相比,崂山茶生长周期长,正宗的崂山茶,本身产量不高,大棚茶占的比例很少,大田茶很贵,很少有茶店有能力拿到崂山春茶,就算拿到了,也没人买得起。

那么店铺里的崂山茶来自哪里呢?据说,青岛市场上所谓的崂山茶大部分货源来自南方。

仅仅是冒充倒也无伤大雅,毕竟也是茶,但是,戏法没有那么简单,他们追求的是利益的*大化,猫腻到处都是,比如他们往茶叶里加糖,一方面可以增加重量,十斤里面加入一斤糖,利润会增加多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茶叶的运输保存,**茶叶的品相,加入糖的茶叶明显要比不加糖的茶叶颜色好。

但如果糖尿病人喝了这样的茶,天晓得是怎么样的一笔糊涂账啊!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但实际上,戏法并不出奇,比如说阳澄湖大闸蟹,比如说千岛湖鱼头,甚至包括我们的西湖龙井,但这样的戏法为什么可以在现实中屡屡得逞?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可以看穿戏法,但我们无力去阻止它的上演。或许,对于身为消费者的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


标签: 茶文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