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东曾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为了学费当起了“倒爷”。2000年至2003年,经过3年的经营和积累,他拥有了一个50万元注册资金的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还摘掉了“贫困生”的帽子,也成就了自主创业的理想。如今,他是一个**着110人的团队、年产值5000万元的企业负责人。
2000年,*俊东考取了长安大学,由于凑不齐学费,他通过学校设立的绿色通道办好了入学手续,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俊东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抓紧时间通过勤工俭学积攒学费。在他的记忆当中,除了教室、图书馆,去的*多的地方就是西安的批发市场。每当下课**响起,*俊东就背着大包,去批发同学们需要的日用品和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积累,大一那一年,他挣下了自己的**个1万元。
“虽然付出了比其他同学多几倍的艰辛,但是我自己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创业’,只是想多挣几个*,减轻父母的负担。”*俊东说。直到2001年10月,*俊东看到学校的展板上贴着“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海报时,他才知道,销售学生日用品的这些行为,还有个名字叫“创业”,报名参赛后,虽然只获得了优胜奖,但让他明白了,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创业。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俊东的内心世界,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将来一定要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造饭碗”。
随即,*俊东利用积攒下来的*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代理销售校园卡、手机等各种通讯产品。2003年,校园通讯市场蓬勃发展,*俊东紧紧抓住了这个契机,迅速扩展业务,一年就积累了50万元的资金。那年暑假,在陕西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俊东用这笔*成立了他的**家公司,毕业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业的热潮之中。2005年,经过了精心策划,*俊东注册了他的第二家公司,从商品代理销售,转型发展“校园媒体”。2006年,公司制订了“打造高校**传媒,传播高尚校园文化”的奋斗目标。由于熟悉校园,公司业务增长很快,在北京、上海等高校集中城市还设立了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