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独立──浅谈台北live house

2014-12-12来源 : 互联网

不久前赴香港访友,顺便逛逛弥敦道上的旗舰级乐器行,从一楼到三楼,排满了各色各样的吉他、贝斯、鼓组、配件......,品类之佳、搜藏之广,在在远胜台北的乐器行。赞叹之余,不禁羡慕:论搞乐团的条件,香港青年的“军*库”看来是比台北称头多了。

我把这样的感叹告以香港友人,他摇头笑道:香港年轻人才羡慕台北呢!台北有这么多的livehouse和音乐节,音乐人天天有机会上台,乐迷天天有节目可看。香港非常缺乏让年轻音乐人表演的livehouse之类小型场地,绝大多数的搞团青年都只能在练团室里过过干瘾,并没有站上舞台“接受群众考验”的机会。相较之下,台北的“livehouse场景”,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环境呢。

"Livehouse"这个词汇应该怎样翻译才好?它不是“夜店”,不是“歌厅”,“音乐酒吧”太俗艳,“摇滚屋”又未免刚猛过头了。近年官府文件提及此等场所,为表尊重,多以“音乐展演空间”名之,虽不尽合意,庶几近矣。简单讲,livehouse是小型音乐演出的场地,小者不过容客数十人(如南海路‘南海艺廊’、新生南路‘女巫店’、师大路‘地下社会’),大者可达千人左右(如基隆路汀州路口‘TheWall’、华山艺文特区‘LegacyTaipei’)。它们既不如“夜店”妖娆,也没有“歌厅”妩媚。livehouse的任务清楚简单,便是让音乐人登台演出。

在不算太久远的1990年代,"livehouse"这个名词是带着浓浓“地下”气味的。起初,那些寂寞地搞着摇滚的青年一律被称作“地下乐团”,他们的歌,自然就是“地下音乐”了。这个名词笼照着祕密结社的色彩,彷佛注定与“流行音乐”的世界无关,只能是一小撮“边缘人”的“边缘事业”。那年头,livehouse是秘教的神龛,是徒众聚拜的圣殿(曾有一家**的livehouse就叫‘圣界’,多么贴切的名字)。整座台北城,寥寥几间livehouse,也像黑帮的堂口,收留多少自觉“地下”的倔强灵魂。那时,只要麻辣的电吉他破音刷下去,大鼓踏板一踩,便足以让全场饥渴的乐迷疯狂,他们未必在乎今夜演出的是什么团,唱的是拷贝国外乐团抑或自己创作的歌,重要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边缘气氛。

2000年之后,音乐工业大**,唱片销售量和1990年代的颠峰相比,整整跌掉**。音乐工业**是娱乐工业的“*车头”,相反地,它变成了娱乐工业体系看似无足轻重的环节。音乐这个行业*重要的营收来源,被迫从“唱片销售”转移到“艺人经纪”和“活动收益”。在这波“大崩坏”之中,唯有“现场演出”场景“逆势成长”,而且愈来愈热闹。如今在台北,每天晚上都有风格各异的原创音乐演出,每家livehouse也都有自己偏好的风格路线:摇滚、民谣、爵士、电音,不一而足,而且演出都有一定水准,这是十年前难以想像的。

仅以摇滚演出论之,如今即使是二十郎当的学生乐团,台风、技术、作品成色,平均来看,都比十年前进步太多。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台湾乐团现场,大多仍以“翻唱国外乐团”为尚,看客也往往依“翻唱技术”的良窳评判乐团档次,谁要是演唱“原创歌曲”,多半捧场者寥寥,场面冷清尴尬。如今情势逆转,一个乐团若是没有自己的创作,只唱拷贝歌,不光在livehouse的圈子会被同侪看不起,观众也不见得愿意付*去看这样的演出。“原创音乐”变成了所有乐团的“预设条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有句话说:摇滚这门艺术的生命,起码有一半是活在舞台上的。Livehouse的存在,便是另外那一半生命之所托。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讲“地下音乐”这个词汇,而改称以“*立音乐”──*立也者,不靠大公司行销企划包装,不靠企业金主挹注,从创作、演出到制作,一切自己来,或许条件拮据,玩不起大公司的“排场”,却可以对作品、对自己,拥有**的主见,稳扎稳打,厚植实力,累积属于自己的群众。一旦天时地利人和,也有机会跃升“地上”,成为万人瞩目的新星。近年横扫青年世代的张悬、苏打绿、卢广仲,都是从台北livehouse场景脱颖而出,靠创作、演出的*特魅力,以“*立”精神进军“主流”的成功例子。

然而,台北的livehouse场景尽管热闹,“营业额”仍然有限,所谓“*立音乐圈”,也还远远不到“产业”规模,更像是“手工业”的状态。livehouse的经营者,撑得都很辛苦,都得靠过人的热情去面对重重困难。相关法规对“音乐展演空间”的定位并不清楚,税赋层层盘剥,管区动辄开罚。近几年公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念兹在兹,“流行音乐”成为个中**补助条目,官民沟通较诸以往确实有进步,却仍有许多障碍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克服。Livehouse场景代表的是*生气勃勃的、*应珍视的“民间文化土壤”,公部门愿意挹注资金奖助乐团创作、举办各种比赛,当然不是坏事,然若能花点工夫,协助排除各种政令法规造成的困难,或许更能“正本清源”,让音乐环境健康成长。

台湾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过去二三十年成为我岛*重要的“文化输出”,深深影响华文世界数以十亿计的听众,除了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相对健康的市场机制,也不能忽视那始终在生存线附近挣扎,却蕴藏无穷生机的“livehouse场景”。假如有人初抵我城,希望以*有效率的方式体验台湾创作音乐的精华,我会请他选一间livehouse:“TheWall”、“河岸留言”、“LegacyTaipei”、“女巫店”、“地下社会”......,然后请他做好心理准备:在台北的livehouse看团,是会上瘾的,记得养足精神。夜色正好,那些美丽的噪音,才刚刚开始呢。

 

标签: 台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