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4-10-23来源 : 互联网

如果说永城是煤城,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因为作为中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它的境内有中国五百强的永煤、神*两大以煤炭开采为主的企业。

煤城永城不满足于此。早在多年前,该市就在提倡发展“黑白经济”,“黑”即煤炭,“白”为面粉加工业。如今,永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面粉城”。

永城市位于豫、皖、苏、鲁四省接合部,当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人口140万。永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小麦生产、良种繁育基地,每年种植小麦140万亩以上,年产小麦8亿公斤。

在永城市流传着一句“产粮不卖粮”的说法,意思是不向外地销售产品,而是以面粉加工为主,延伸多条产业链。所以当地人很形象地称之为“白色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开始有人在自己的庭院里干起了“小打小闹”的面粉加工业,成为**代永城面粉产业的探路人。但是那时由于面粉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较低,品种单一,生产的面粉多在本地销售,外地市场份额较少。

针对面粉厂家分散,规模普遍较小,面粉质量不高等方面的状况,永城提出了鼓励、支持面粉食品企业发展的决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永城市已有大大小小的面粉加工企业15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

2005年10月,在北京*****,永城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永城)面粉城”称号,这也使永城成为全国*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7年,永城市获得“食品工业强市”称号。作为“中国面粉城”的永城,迈入了面制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跨越发展之路。

由面粉节到食品博览会

2005年永城市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以此为契机,永城市举办了**届中国面粉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五届面粉节的举办,是永城面粉加工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届面粉节参展企业仅300多家,到会客商700多人,到了2008年第四届面粉节就已经发展到参展企业900多家,客商1万多人。2009年10月,第五届面粉节改为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

随着面粉节改为食品博览会,规模扩大使永城面粉企业快速发展。现在永城规模以上面粉企业就有140余家,面粉企业年加工能力已经从2005年的15亿公斤增加到去年底的30亿公斤,4年时间翻了一番。

永城市金源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涛的经历就是一个缩影。

2006年,第二届永城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是孟涛**次参会,那时他刚刚建立起日产面粉50吨的小厂。第三届时,金源已扩大到日产300吨。2009年,第四次参会的孟涛已拥有永城和安徽蒙城两个面粉厂,日产面粉1000吨。

“每年一届的中国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提高的是永城面粉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每个企业都从中受益。”永城市面粉行业协会会长、华星粉业集团总经理李梅香说。

企业多,加工能力强,产量大,使得永城面粉驰名全国。但品牌和**企业带动性的缺失却是永城面粉的一大硬伤。比起河南的“金苑”、“白象”等,至今,永城没有叫得响的面粉品牌,缺少带动力强的**企业,亟待集约化整合与升级。

为了尽快打造品牌,李梅香有自己的想法――统一注册“永城面粉”商标,质量达标、诚信的企业都可以打“永城面粉”的牌子,像“原阳大米”一样打出“永城面粉”的知名度。目前,永城市面粉业协会已注册了“永城面粉”的集体商标,下一步将****。

面粉带动的产业链

如今,永城市在面粉经济的带动下,白色经济已经形成了两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一个是面粉到食品加工,另外一个是由面粉到饲料加工。

同时,围绕拉长“白色”产业链条上大项目,投资3.2亿元的众品食业年加工能力10万头无公害猪肉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华星民生沙琪玛项目等建成投产、投资6000万元的金晶玉米深加工项目即将建成,这一批项目逐步成长为**“白色经济”产业发展的小*人,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永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些面粉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小麦收购合同,订单种植面积20万亩。如今,在面粉经济的带动下,15000多名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或进厂当工人,或从事运输,永城市*大的面粉加工能力不仅消化了永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小麦,而且拉动全市小麦价格比周边县(市)每公斤高出5分*,8亿公斤小麦使农民增收4000万元。

华星粉业公司是永城市*家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集团,与10余个乡镇合作建立了30余万亩优质小麦示范种植基地,带动15万余农户进入联合体,使公司和农户初步形成了一个风险公司承担、利益大家共享的新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

华星粉业的副产品次粉和麸皮是养殖业的优质饲料,以华星粉业副产品为主要饲料的30余家数万只的养鸡场、10余家数百头的养猪场得到了发展壮大,带动了周边养殖业的发展;华星粉业每年数亿斤小麦加工量,带动了永城市的包装业和周边运输业及粮商的迅速发展,其收粮运货的人员达3000余人,各种运输车辆800余辆,粮商及运输户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永城的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1/500,占全省的1/50,约占商丘的1/5。“永城面粉带动了农业产业调整和质量升级,全市目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小麦种植面积的95%,每年帮助全市农民净收益6000万元~8000万元。”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毕江远说。

打造“面粉食品之都”

“做中国的面粉市场中心。”国家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的希冀正是永城的发展目标。

在李梅香眼里这并非难以实现。

李梅香介绍,永城年产小麦8亿公斤,而永城年加工小麦的能力已达到30多亿公斤,每年有20多亿公斤小麦需从苏、鲁、皖等周边省区购进。而随着永城面粉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小麦缺口将越来越大,将使更多地区的小麦向永城流动,这也将有利于永城形成小麦和面粉的集散中心。

据了解,下一步永城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型面粉食品生产企业,组建面粉集团,实施品牌战略。永城“白色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加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随着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中心获国家批准,把永城打造成为全国面粉质量检测基地和食品研发基地已有基础;中国面粉食品商贸城、永城食品工业城等大项目也在筹建之中,既确立了永城面粉质量标准测定、检测等方面的绝对发言权,又将打造全球一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而中国面粉食品企业家联谊会设在永城,建立了全国面粉食品企业联系联谊的网络。

这都有利于永城向“中国面粉市场中心”迈进。

在南乐县,每亩玉米产量700公斤,售价1300元;可剥离玉米芯100公斤,售价70元;产生玉米秸秆1500公斤,售价90元。这样,种植玉米每亩收入1460元。如果玉米加工成饲料、淀粉、乳酸,玉米芯加工成糠醛、木糖、木糖醇,玉米秸秆进入养牛场,产生的效益远远不止1460元――

李国民,南乐县韩张镇北高庄村人,一家6口人,耕地6亩。去年,他家种植5亩玉米,每亩玉米产量700公斤,每公斤售价1.84元,收入近1300元;剥离玉米芯100公斤,每公斤售价0.7元,收入70元;产生秸秆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0.06元,收入90元。这样,他每亩地收入1460元,5亩地共收入7300元。

南乐县50万人口,有耕地58万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40万亩以上,素有“豫北粮仓”之称。该县围绕玉米做文章,玉米加工成饲料、淀粉、乳酸,玉米芯加工成糠醛、木糖、木糖醇,玉米秸秆进入养牛场。在这里,玉米全身都是“宝”,金灿灿的玉米成了“黄金”,玉米链起的循环产业,不但消化了全县40万亩玉米,还把周边县市200万亩的玉米,纳入了该县的产业链。

李国民家的玉米,还有玉米芯、玉米秸秆,开始了在南乐的循环“旅行”。

玉米―淀粉―乳酸产业链

去年10月,玉米一收下来,李国民就把其中的2000公斤卖给了永乐生物工程公司,每公斤价格1.84元,收入3680元。

永乐生物工程公司位于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内,是县里2007年招商引资的企业,主要产品为L-乳酸和聚乳酸,以及玉米淀粉、葡萄糖、蛋白粉等。

据公司负责人张延山介绍,该项目是玉米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新产品,L-乳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印染等工业,还可以聚合生成聚乳酸,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可降解生物材料,用其生产的塑料制品,可消除传统塑料产品对大自然的“白色污染”。

该公司12万吨淀粉项目正在建设,投产后可消化玉米18万吨。10万吨L-乳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L-乳酸生产企业,每年消化玉米30万吨,带动优质玉米种植60万亩。该项目副产品淀粉可加工饲料,废水可作为有机肥施用,废渣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玉米芯―糠醛―木糖产业链

过去秋收以后,李国民家中的玉米芯不是被烧掉,就是堆积在房前屋后,任凭风刮日晒,变成无人问津的垃圾。

今天,这毫不起眼的玉米芯也派上了用场。李国民把玉米芯都卖给了研光鹏程生物制品公司,一共是500公斤,每公斤0.7元,收入350元。

这家位于南乐县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成立于2006年,是濮阳市鹏程化工公司和日本研光通商株式会社合资创办的企业。据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每10吨玉米芯生产1吨木糖,该公司年产木糖6000吨,年消化玉米芯6万吨。公司的废料木糖渣,原来作为废物倒掉,现烘干后作为公司锅炉燃料使用,是煤炭发热量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家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企业,是位于韩张镇的宏业生化公司,年产量达2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糠醛生产企业,每年可消化玉米芯20万吨。

目前,该县生产糠醛以及木糖的企业已经发展到10多家,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40万亩以上,农民从玉米芯中可实现收入2800万元。由于对生产原料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专门从事玉米芯收购的队伍也随之应运而生。到了收购季节,每天都有数十台收购车辆穿梭在乡村之间,本县的收完了,就到外县去收,还有的在当地找经纪人代收,设立贮存点,储存后陆续销往周边的企业。

玉米秸秆―养牛产业链

往年秋收过后,与其他农户一样,李国民家的玉米秸秆,要么粉碎还田,要么一把*烧掉,造成很大污染。每年这个季节,也是乡村干部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禁止焚烧秸秆上。

这几年不同了。李国民的5亩玉米地,产生秸秆7500公斤,他就近卖给了尊驰生物科技公司,每公斤售价0.06元,收入450元。

位于韩张镇的尊驰生物科技公司始建于2007年,是一家饲养肉牛和奶牛的企业。公司饲养有肉牛120头、奶牛500头,并购进了先进的真空无菌仿生挤奶生产线,日产鲜奶2000公斤,销往伊利集团在山东的分公司。

公司每年要消耗2万吨青贮玉米秸秆,按每公斤秸秆0.06元计算,可为农民增收120万元。

南乐县作为一个农业县,每年生产各类作物秸秆5亿多公斤。在养牛产业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秸秆青贮工程建设高潮,共建成规模青贮池386个,一家一户的小型青贮池更是遍地开花,可青贮秸秆1.5亿多公斤。秋收时,饲养户纷纷在田间地头收购秸秆,按每公斤6分*的价格计算,每亩秸秆一般可收入80元至90元。南乐县由此获得了“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称号。

畜牧业是南乐县的传统产业。从2005年开始,该县实施旨在富民强县的“十万头肉牛”工程,推动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三进三退”的发展态势,即退出散养、庭院、村庄,进入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和市场循环。2009年,全县规模养牛场和养牛小区有141个,牛存栏达到18.5万头,出栏8.5万头,实现了由畜牧大县到畜牧强县的转变。

养牛的好处不止这些。县里利用畜禽粪便建沼气池,全县共建沼气池6500座,年可节省标准煤2.4万吨;利用牛粪种植食用菌,全县共建食用菌大棚8万平方米,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沼气(或食用菌)-农家肥-农作物秸秆”的生态产业循环圈。

玉米―饲料―养殖―屠宰产业链

春节过后,李国民把储存的1000公斤玉米卖给了惠佳饲料公司。这时的价格比刚收下来时高点,每公斤1.98元,他收入1980元。

李国民的弟弟李国家,养鸡已有6个年头了。李国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饲养的肉鸡,一年6茬,每茬5000只,一年养鸡3万只;一只鸡有纯利1元,他每年收入3万元。

李国家与五得利南乐食品公司签订有养殖合同:公司下属的惠佳饲料厂统一给养殖户供饲料,再按保护价收购养殖户的鸡。

五得利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五得利南乐食品公司是集团下属公司。公司位于该县产业集聚区,2008年兴建,是一家肉禽食品加工企业。公司拥有全自动肉禽屠宰加工生产线,并将上马熟食加工和腌制调理生产线。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可屠宰鸡鸭1亿只,生产禽肉产品10万吨。

与五得利南乐食品公司一样,这些加工企业按“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养殖场户实行合同订购,有的加工企业还实行了发鸡苗、供饲料、搞服务、收产品一条龙服务,避免了养殖业大起大落,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目前,全县饲料加工企业19家,生产能力15.8万吨,已能满足本县畜禽饲养需要。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43万吨。2009年,全县家禽存栏1800万只,出栏3000万只,养殖业产值1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

 

标签: 经济发展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