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学会与人相处、接触异域文化……几个中国孩子和小洋人们玩得很开心。一年半前,为了让儿女的成长经历更丰富,Raymond夫妇带着4个子女,从加拿大出发,游历了大半个地球。今年年初,一家人来到珠海,打算作较长停留,于是夫妻俩在珠海做外教。一直想让孩子们体验“中国式生活”的Raymond,受朋友启发,想到了以家庭模式搭建中外孩子交流的平台——“家庭夏令营”。8月初,Raymond在自己住的小区贴出了为子女寻玩伴的“征友帖”。没几天,十几个孩子的家长应征而来,一个别有创意的“家庭夏令营”开营了!
通过特意的环境设置,游戏项目,引导孩子会“玩”,玩出水平,玩出情调,玩出特色和兴趣,我对这种别致的“玩商开发”很感兴趣。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这样的活动多了,其心智发展将更为宽松自由,更容易达到身心和谐,笔者小时候喜欢玩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过家家、骑马打仗等游戏,直到今天,仍觉得情趣盎然。
“玩商开发”常被我们认为“不务正业”。调查显示,45.8%的人感觉高中以前偶尔能玩得比较开心,多数情况下提心吊胆玩不好,19.9%的人感觉没时间玩。许多家长崇尚让孩子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孩子情商、玩商的培养。所以,这样的教育即便能造就博士硕士,这些孩子却未必是一个快乐的人。当今教育之所以出现太多非和谐因素,比如硕士生**、小孩子凶残等,我觉得这与缺乏宽松玩乐的环境、情商匮乏不无关系。
不要小看玩,玩耍在丰富孩子视野的同时,更能为其智能发展提供支持,提供更多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能量。对于发展而言,还有什么比得到自信而不知疲倦更让人欣慰呢?所以,就是从功利的角度,注重对孩子玩商的开发,也能降低教育成本,符合家长们的“收益期待”。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育者不让孩子玩耍,因为传统教育观念倡导“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换用“学海无涯乐作舟”、“学海无涯玩作舟”,同样能得到***。西方教育注重游戏、开放和无拘无束的教育模式,用我们的话说就叫“放养”,他们的**能力、多元思考能力恰恰是我们缺少的。从这一角度上说,珠海这位老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游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冲击。
**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还重要。”四川教育学院王彤副教授认为:“家长应改变心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重要的是让他快乐,把孩子当做容器,一味填鸭未必能给他带来快乐。”教育应切实转变“玩乐妖魔化”的传统认知,用理性、均衡、适量的玩耍为教育科学发展注入必要的元素补充,吸收西方教育这种思想,这对于孩子的科学发展、和谐成长会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因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