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产生抗体了吗

2014-07-14来源 : 互联网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流行手足口病,也许不久将来又会流行乙型脑炎、甲型肝炎、肺结核等等。家长们对“预防接种”越来越关注。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谈话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家长询问孩子预防接种的问题,特别是对学龄期的孩子,家长对当年孩子的预防接种的情况已基本淡忘,预防接种记录也不知丢到何处,即使找到当年的预防接种记录也不知现在是否还需接种……下面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8岁的鹏鹏十分健壮,身高、体重在同龄孩子中属于中上偏高的。在SARS流行期间出现过一次发烧、咳嗽,妈妈认为孩子的身体也许并不像外表那样强壮。

今天,正好妈妈有空,就带鹏鹏来进行健康检查。全面的身体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接着应该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了。常规血、尿、便常规等检查后,给鹏鹏进行了血液“预防接种”相关抗体的检查。结果显示,甲肝及麻疹抗体水平较低。

于是,给鹏鹏安排了预防接种的时间。

常规预防接种能预防哪些疾病?

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状况我国制定了预防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基本在3岁之前进行,3岁以后虽有一些预防加强注射,但接种种类明显减少。预防接种程序的制定主要考虑到小儿是传染病高发阶段,预防接种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会在人体内存留相当长的时间等因素。只要家长遵守**医生制订的规定,每个孩子都可按时接受不同种类的疫苗。

目前,常规预防接种所能预防的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肝炎、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炎、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甲型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等。对于特殊地区或特殊情况还可进行狂犬病、伤寒等疾病的预防接种。除了结核病疫苗(卡介苗)体内抗体的监测需要进行皮肤试验外,大多数疾病疫苗的体内抗体的监测可通过血液化验进行。现在比较容易测定的抗体种类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水痘等。

既然进行了**预防接种,为何还要进行抗体的监测呢?

接种预防针时,每个孩子身体状况、机体对疫苗的反应以及机体的代谢状况等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导致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抗体在体内衰减的速度及存留时间的长短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孩子,每次预防接种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也不相同。根据检测结果,有些孩子对某些疫苗需要进行必要的补种,从而**预防相关传染病的能力。

多大的孩子需要进行监测?

3岁以后的小儿都可进行监测。难道小婴儿就不能进行检测吗?不是这样。由于小婴儿正处在预防接种期间,体内相应抗体水平不能指导下次的预防接种;再者所检查的抗体IgG,还不能反应体内相应抗体的真实水平。

检测的目标是什么?

抗体IgG是我们检测的目标。不论是患病,还是进行预防接种,机体对抗病毒或细菌后,*先产生的是抗体IgM。抗体IgM在人体内存留时间有限,*终会演变成抗体IgG。人体对抗一些病毒和细菌所产生抗体IgG可在体内存留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因此,对有些疾病来说,人的一生只可能患病一次,患病的时间多是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这些“人的一生只可能患病一次的疾病”多是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相关疫苗进行预防。

预防接种确实可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但预防接种毕竟不是真正的患病,未必能够**防病的效果。所以,既要按照预防接种程序进行必要的加强注射,也应在适当时候进行血液中相关疫苗抗体IgG的检测。这种检测应几年进行一次,对成人也不应例外。每个成人不一定具有对抗这些传染病的能力。只有保持体内相当的针对传染病的抗体IgG水平,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身体,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积极*疗疾病到主动地预防疾病,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观点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均衡的饮食外,定期进行检查身体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对成人和学生来说,工作单位、学校会定期组织相关**为大家进行必要身体检查;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会带孩子定时到当地**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往往是与预防接种同时进行。这样,3岁前打预防针次数多,看**医生的机会多;3岁后就逐渐减少了,这时,也别忘了定期带孩子检查身体。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