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事件的防御对策
一是注意收看气象预报和气象指数等级预报。各级气象台站每天发布6小时至72小时的短时、短期甚至更长时段的天气预警、预报。不少气象台站每天通过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媒介进行发布。近几年,围绕人体舒适和健康需求,气象**们更是开发了人体舒适度、紫外线强度、空气质量、户外晨练、体感温度等许多气象指数。
例如,当预报“空气舒适度”为“寒冷”或“闷热”时,这时有可能出现**温度事件,提醒人们要适当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年老体弱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或受热。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人们更要注意避寒或消暑。当预报“空气舒适度”为“舒适”时,则说明在未来24小时内,大多数的人们都会感到冷暖适度、身心爽快,是休闲度假或外出旅游的*佳时段。
二是科学利用现代化家用设备。家用电器为人们的消暑和御冷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要适度,对温度调节要适宜。在室内安装空调设备,温度要在25℃至27℃,湿度30%至40%为适宜。过高过低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三是合理安排衣食住行。在**高(低)温出现时,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极度紧张,使人感到烦躁、头痛、头晕、血压增高、胃肠功能紊乱,有的出现全身微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而乏困,这就需要合理安排衣食住行。因此,人们一定要遵循气候变化的规律,学会根据天气预报的冷暖趋势,科学安排自身的饮食起居,防御**气候事件带来的气象灾害,注意隔热、通风,调节小气候以达到人感舒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