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待在60℃左右的公交车维修车间内,其滋味可想而知。而公交维修工们却要从早到晚,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复着对公交车进行维修、保养,为的是不让任何一辆“病车”上路。
7月26日,红旗河沟公交枢纽站维修厂车间,工人正在地沟内检查车辆底盘。
盛夏时节,待在60℃左右的公交车维修车间内,其滋味可想而知。而公交维修工们却要从早到晚,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复着对公交车进行维修、保养,为的是不让任何一辆“病车”上路。
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红旗河沟枢纽站内的公交维修公司一厂,维修工刘中林正在修理当天的第4辆车。
“我们的工作就是对公交车进行例行保养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在一辆149路公交车驾驶室内,刘中林正在修理发动机内损坏的零部件。虽然发动机已熄*,但掀开引擎盖时,依然热浪扑面。
几分钟后,车厢里就像是“蒸笼”,刘中林额头上的汗珠沿着脸颊、下巴下滴。“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在60℃左右,引擎盖温度更高,皮肤只要接触到,就会被烫伤。”刘中林说,夏季作业时他要戴两副手套,以免烫伤手。
10分钟后,刘中林完成检修走出驾驶室。他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透,整个人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驾驶室内还好点,在汽车底盘下检修更热。”刘中林一边说,一边钻进维修地沟内,拿起扳手、手电筒检修当天第5辆车的底盘。
记者跟着他钻下去后才发现,维修地沟内空间狭窄,只能半蹲半跪。地面热气加上车底热浪“双重烤验”,让地沟内如同烤箱。不到一分钟,记者已是满头大汗。
修理好第5辆车,刘中林爬出车底,拿起一瓶水一饮而尽。
他说,夏季高温公交车抛锚等故障较多,维修工的工作量比冬季多出一倍有余,“一个夏**来,至少要掉10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