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沿渝州宾馆-鹅公岩大桥-四公里-岔路口-宗申集团,一路探寻。这条路上,有抗战时期连接滇缅公路的交通线;有***上黄山官邸的必经之路广黔路;还有重庆**家机械工厂铜元局;抗战时,80箱故宫文物珍宝,从四公里*运到重庆……
沧海桑田,老码头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鹅公岩大桥;城市变迁,学府大道已成为连接南部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记录着新重庆的繁荣与脚步。历史悠久的学府大道,正在全面改造,冲刺“西部**街”。
郊外公路变身城市动脉
在老重庆人的记忆里,南岸与渝中半岛隔江相望,但30年前,四公里一带却是郊区,学府大道曾经人烟**,几乎连地名都没有。当年名副其实的郊外公路,如今已成了一条交通大动脉,一头连着鹅公岩大桥北部城区,一头连着巴南。
沿着南岸学府大道行走,道路两边高楼林立,人行道种上高大的银杏树和桂花树,这里只用了30年的时间,从荒芜的农村嬗变成美丽的城市道路,而且今后还会更美。
*牛数字道路始于海棠溪
当地的地名都很特别: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七公里、八公里……被市民誉为*牛的数字道路。为什么会用数字来取地名呢?家住南岸的李海和老人回忆,1935年2月26日,川黔公路(现渝黔路)开工修建,此路从海棠溪起,至贵州松坎,当年6月15日竣工通车,是南岸区**条公路,人们便将计程的公里数喊成地名,一直喊到今天。过去川黔路的零到三公里,就是现在的烟雨路,四到八公里,就是学府大道,当年又窄又破的石子路,已经拓宽,不知翻修多少次,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
南岸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宜宗介绍,学府大道是老川黔公路入渝中半岛的咽喉要道,**战争时期,大量盟军援助的军需物资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川黔路运往战时陪都。
道路升级,打造西部**街
记者看到,从渝州宾馆出发,穿越渝州路,从鹅公岩大桥过去,道路周围的绿化树也全部进行了更换,原来低矮的绿化树,都换成了郁郁葱葱的银杏,显得蔚为壮观。四公里农贸市场等老建筑正围上脚手架和防护网,有关部门正在给它们穿上美丽的“外衣”。
南岸区市政园林局设施科科长范兵介绍,该区的海新街和江南大道是我市**批整*对象,目前已对房屋外立面进行美化,绿化树也栽植完毕。江南立交到八公里的学府大道,也被列入我市第二批整*名单。目前,该区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等部门正在做规划,力争将学府大道打造成西部**街。范兵说,学府大道长约3公里,宽约54米,市政园林局在这条路上已栽植1000多株直径约40厘米的银杏树,道路宽敞、绿树成荫。为彰显学府大道的**价值,沿街所有的建筑立面要求大气,有现代气息,城市功能也全面提档升级。
一路遗迹:铜元局**老厂区
从四公里往西,经海峡路来到鹅公岩大桥,这座2000年建成通车的跨江大桥,**了多项桥梁新纪录。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一排排旧厂房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那里曾是重庆**家机械工厂——铜元局。
铜元局创建于1905年,由清政府四川总督锡良上奏光绪皇帝获钦准而设。辛亥革命后出品铜元,是重庆*早创立的机械工业企业。1922年刘湘利用铜元局的压片设备,将铜元局改为子弹厂。1937年,国民政府接管铜元局工厂,铜元局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子弹厂,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铜元局引进了英国和德国各一台机器,放置英国机器的厂房叫英厂,放置德国机器的厂房叫德厂。“1923年贵州军阀周西成三次偷袭重庆及铜元局过程中,大肆进行*劫,**次‘饱载铜元约四十余万钏而去’,第二次‘尽攫铜元局所有退去’,第三次又使‘民众不堪甚扰’。经过三次偷袭重庆及铜元局以后,周西成的实力迅速得到发展。”张宜宗介绍。
如今的铜元局不见铜元的影子,在老厂区里,还能见到一排排老房子,以及早已被行人踩得溜光的石板路。
80箱故宫文物运抵重庆
站在学府大道上,置身于高楼大厦之下,历史痕迹似乎已渐渐淡去,但总有些鲜活的记忆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张宜宗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1933年元月,故宫把分属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和秘书处的重要文物陆续转移到南京。抗战全面爆发后,故宫文物分批内迁到贵州、四川等地。其中有80箱文物精品,在专人负责押运下,迁运到黔西安顺县城外的一个石灰岩天然洞穴——华严洞之内。
1944年底,由于日军已经攻陷贵州独山,贵阳告急,为了安全,这批存放在华严洞的80箱文物精华也继续转移,循着川黔公路,经四公里往重庆转运,*后转移到巴县一品场的石油沟。直到**战争胜利后,80箱文物再度由卡车北运重庆,经现在的学府大道运进城。1947年12月,故宫所有南迁到大后方的文物,都悉数运回南京。当年运抵重庆的80箱故宫文物,曾在抗战前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是故宫文物首度到外国进行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
***经广黔路上黄山
四公里的东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向绵延的南山延伸,这就是上南山的**条公路——广黔路。
张宜宗说,1937年**战争爆发后,为连接川黔路与广阳坝机场,1938年修建了广黔路,以四公里为起点,沿涂山山脉经黄沙坎,黄桷垭、黄山、南山下行大兴场至广阳坝,全长34.8公里。陪都时期,***的官邸在黄山,当初他是怎么上去的?许多人只知道先乘汽轮至南岸海棠溪码头,再换乘汽车抵达黄山官邸,*后乘轿上山顶木屋。“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每次都是经四公里、广黔路上去的。”
张宜宗介绍,那时,***倡导新生活运动,提倡坐滑竿。他自己坐车上黄山,而其他官员则坐着滑竿上去。当时特务头子戴笠先搭乘汽车轮渡上海棠溪,然后坐车到辅仁中学,将车停在学校内,然后再坐滑竿上山。当时四公里这个地方,既是国民党政要的必经之地,也是往广阳坝机场运送战略物资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成为日本战机轰炸的重点,被炸多次。为此,国民政府还在四公里一带设置高射炮阵地和照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