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可考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大汉王朝的东汉时期记载为“煮饼”,时间长河流淌到战乱纷争的魏晋,文人墨客笔下出现了“汤饼”这个词语,及至南北朝,面条又被叫做“水引”,华丽而强盛的唐朝则谓之“冷淘”……
山西小米格外香!街头巷尾的土特产商店里*常见的是忻州黄,黄颜色的布袋子装好一袋袋的,煮出来的小米粥金黄喷香,黏稠绵软,格外香甜。
之前怀孕的时候食欲不振,好友听说了此事立刻拎着一包从太原买来的面粉和擀面杖就来了。她是一位极标致窈窕的山西女子,事业做得红红**,打扮高贵时尚,我愕然看着她轻松地边聊天边用擀面杖将面粉擀成饺子皮,“变”出一大盘肥嘟嘟胖鼓鼓的白菜肉馅饺子,吃起来面皮筋道,肉馅带汁,别提多香了!
美食的悠久历史“山西美食面”
这次去山西先到了大同,热情的山西人给准备了一大桌吃食:猫耳朵、拔烂子、刀拔面、刀削面、莜面栲栳栳、搓鱼儿、炒莜面、和子饭和玻璃饺子……一大堆面食的名称,多得叫人记不住。
山西人喜欢蒸面食,煮面种类更丰富。制作方便,还能汤菜结合。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门口有好几家刀削面的摊子,摊主现场操作吸引来中外游客观看,托起揉好的面团就那么随便一站,随意挥舞菜刀,面条就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般跃入面汤锅里,不一会儿就翻腾着可以出锅了,端出来的面条细、薄而长,吃起来口感筋道之余,柔软而光滑,美味无比。
其他像猫耳杂、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之外,还有许多煎烤类型的面食,也很好吃!像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炸的有麻花、油糕等。个人*为偏爱的是炸油糕!山西黄米做成的油糕香、甜、软、糯,各地的油糕都有些许不同,包括样式和馅料,菜馅和豆沙馅是比较常见的,而我**次吃大同的黄米油糕是没有馅料的,一口咬下去,外层金黄而香脆,内里软绵而糯香,尤其是芯子部分,简直有点化掉的口感,美味无比,于是就开始念念不忘,每每在餐桌上寻找没有馅料的黄米油糕。
山西人还喜欢把白面捏成各种飞禽走兽的样子,蒸熟晾干后插在沙棘枝上挂在屋内,叫做“插寒燕儿”,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由寒食节演变而来。巧手的山西人把白面做成“爬娃娃”、“站娃娃”、“卧鱼儿”等形状,在小宝宝满月的时候,由外祖母做“面套套”庆祝。将白面捏成10厘米左右厚度的圆柱形,再盘成直径大概50厘米的圆圈,再捏出十二生肖、石榴、佛手、鱼等粘在白面圈上,蒸熟后染出红绿黄等鲜亮色泽,看起来艳丽夺目,喜气洋洋的。由宝宝嫡系长辈中德高望重的女性把整个面套套从宝宝头上套入脚下套出,同时嘴里念叨些祝福的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