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谓是中国的“互联网+”年。**强总理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随即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而其涵盖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都与当下招商引资工作相契合。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融合与创新。当前当所有的行业领域都在谈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招商引资也用借助这个大风口实现大突破。
一、招商引资,如何用好**与网站?
充分调动信息化手段,利用**、互联网、**门户网等信息资源,着力构建多渠道、全方位信息化招商平台,提升招商引资知名度,增强投资吸引力,促使招商引资见实效。
1、建立投资促进**平台
建立**服务号,开设投资导航、项目促进、招商**栏目,与招商引资网同步宣传招商信息;积极利用友好商会、中介组织机构、外来投资客商人脉资源,收集企业家联系方式,建立客商信息资源库,并邀请其加入**服务号,促使招商宣传达到“掌上宣传”目的。
有的地区依托**平台,**了互联网+项目招商新模式,将全部**招商项目全部录入,设计制作成精美图文,连续不间断地推介发布。利用互联网进行招商,关注人群多、传播快、影响大,招商效果明显。企业家可随时随地用手机浏览项目,对有意向的项目进行咨询。据统计,目前累计有100多万人(次)浏览了招商项目。
2、改版招商引资网站平台
改版升级招商引资网站,借助省、市、县各级网络平台,更新宣传内容,着力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及产业项目等,让投资客商全面了解当地情况,提高知晓率。
有些地区利用招商引资网站平台,对当地**区块、重要产业平台、**项目、重大领域招商进行专题推介,定期举办网上专题招商会,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会”。
3、率先设立信息化代办服务平台
在招商引资网站平台上增设代办服务专栏,公示代办流程、办事指南;明确代办客服,接受来县投资客商行政审批手续网上预约受理、网上签约代办,提高效率,优化投资软环境。
二、“互联网+”项目改变招商引资格局
今年以来,不少地区外资招商一改以往较多依赖地块项目吸引外资的局面,产业项目成为利用外资“新蓝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引进的外资产业招商项目中,大比例项目都属于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项目。
以东部某市为例,今年在引进的项目上,除了传统常见的大项目之外,还包括了诸多类似于快的打车、蘑菇街、去哪儿网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这些优秀的“互联网+”项目,使得地方招商引资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东部一些地区,外资中高达90%以上都是信息经济智慧产业类项目,内资产业项目中6成是信息经济类项目。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地方招商引资要逐步把更多精力放在对“互联网+”项目上,“一条龙式”全程跟踪服务,改变单一外资项目手续审批办理形式,延伸服务范围,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环境、科技支持、人员配置、人才引进等多方面问题和困难,并制订出台一系列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同时组织举办政策辅导会、项目路演等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促进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一些地区大力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建立完善招商服务信息系统,依托“产业电子地图”系统和工程咨询专家库,用互联网手段对招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搜集投资信息并作出研判,形成招商引资快捷、高效反应机制。不仅如此,各招商主体及有关部门,根据“产业电子地图”及策划推出的招商项目,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委托企业、专业机构、商会、行业协会等开展招商活动。
三、大数据为招商引资提供新手段!
目前**招商引资出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信息的不对称经济学中说信息对称方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往往难以实现,尤其是招商引资。传统的招商引资过度依赖“人脉”招商、本地招商等较为狭隘的方式,全国大大小小的园区成千上万,而招商项目更是数不尽数。
而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渠道及平台令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精准的查询相应信息,**自然也无法做到高效招商,从而形成 “尴尬”的现象---想投资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想落实项目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者。
当下,大数据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打开了一扇窗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招商服务业务,根据**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后台数据整合及需求分析,快速精准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及园区,从而使**与企业达到无缝对接;并利用专业的线下服务团队,可为**招商部门及产业园区提供全面高效、客观专业的招商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顾问服务,助力企业与**快速对接,有效解决**及产业园区招商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及招商人员不专业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