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五大举措强力助推浙商回归

2015-10-24来源 : 互联网


今年以来,绍兴市“挖空心思”优服务、“动足脑筋”引浙商,频出新招助力回归引资,取得显著成效。1-6月,绍兴共计到位省外资金139.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8.2%,其中,项目回归121.6亿元,资本回归18.1亿元,完成率分别为57.9%、60.2%,继一季度顺利实现项目、资本“双开门红”之后,年中再次迎来“半年红”。

一是 “**一步”建立**联系制度。去年,绍兴在全省*创建立**联系浙商制度,明确四套班子副市级以上****联系1家异地商会和10名在外浙商,积极开展浙商“集中走访周”活动,为我省推出“一把手”“1+2+10”责任清单制度做出了有益尝试。今年又对该联系制度进行深化细化,制定**联系 “5111任务清单”,即:保持与在外浙商日常联络,每年赴联系商会所在地上门走访浙商企业不少于5家;加强与联系商会所在地**沟通联络,主动进行**层面对接不少于1次;积极推介投资环境,邀请联系商会所在地浙商企业来绍考察不少于1次;帮助联系商会所在地浙商企业协调回归投资以及在绍工作生活期间遇到的困难问题,开展重要节日走访慰问活动不少于1次。通过设定联系工作“*低标准”,**制度实施效果。

二是“大刀阔斧”改革招商机制体制。结合当前浙商回归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今年市委、市**主要**多次开展招商工作体制机制专题研究,确定了内、外资招商分立、“两条腿走路”的招商体制改革思路。外资招商工作继续由市商务局承担,内资招商与浙商回归工作有机结合,职能划入市经合办,在经合办下设“绍兴市投资服务中心(绍兴市内资招商局)”,统筹浙商回归、内资招引、央企合作、军民融合等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内资招商局定编5名,**职数1正2副,经费全额拨款,为浙商回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此外,今年一季度还启动了绍兴市经合机构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在市发改委增挂“绍兴市国内合作交流办公室”牌子,下辖6个区、县(市)也同时增挂经合机构牌子,进一步强化基层浙商回归队伍力量。

三是“无微不至”关爱浙商身体健康。印发实施 “浙商回归医疗服务实施办法”,为各商会会长以及已回归投资重大项目的22位浙商办理“医疗绿卡”。持卡人可在市级医疗单位就诊时,由医院安排专人引导;需要专科或**会诊的,由医院负责安排;需要住院治疗或转院治疗的,由医院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为其本人及父母、配偶共计52人提供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办法实施后,市越商回归工作**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了越商医疗服务卡、健康体检卡,并逐一送达本人,市卫生局监督服务项目实施,市财政局落实相关经费,**了医疗服务优待政策落实到位。

四是“阳光慈善”弘扬浙商公德美名。倡议设立“在外越商阳光慈善基金”并发出倡议书,受到广大异地绍兴商会和在外越商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捐赠,*期募集金额达200万元。按照《绍兴市“在外越商阳光慈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纳入市慈善总会统一账户,专项管理,单独建档,本金及利息主要用于资助在绍生活困难的癌症病人。绍兴市抗癌协会根据实际情况或商会意图向市慈善总会提交项目申请,市慈善总会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并组织相关单位实施,每个项目实行事前评估、事中跟踪和事后督查制度。基金的设立,不但弘扬了以越商为代表的广大浙商心系桑梓、热心慈善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打响了浙商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持续充电”拓展浙商创新视野。5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委托清华长三角经济研究院,组织举办*期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训班,邀请异地商会会长、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国企负责人共同参加。培训班采取每两个月一专题的形式,安排了企业内生活力与绩效管理、企业改革与企业家精神、“互联网+”与企业发展新思维、创新智造与企业未来等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均安排集中辅导、现场教学和专题调研,并采取移动式培训研讨,分赴北京、青岛、深圳等地考察中粮集团、京东电商、清华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海尔集团、博创、小米等知名企业单位。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浙商的创新视野,也为市内外浙商、国有企业老总和大型民营企业家搭建起人脉网络,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标签: 重庆创业招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