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兼职易”的网页,里面有着丰富的企业招聘、面试通知、个人求职等信息。然而这样一个拥有10万注册会员,页面日刷新3万次的专业兼职网站竟是由几位20出头的在校大学生创建。
2006年3月,21岁的杨崇义在学习之余想找一份兼职工作,却发现网上许多兼职信息都是求职陷阱。于是,小杨决定尝试着做一个专门为大学生介绍兼职的中介信息网站。
经过和3位要好的同学商议,杨崇义决定利用一个同学自己已建的网站作为兼职网站平台。说干就干,经过市场调查,3月下旬,他们在新城市广场租了一间48平米的办公间作为起点,又聘请10多位大二、大三的学弟学妹充当兼职业务员,便正式开始了梦想的飞翔。
“说来你都不相信,我们的启动资金只有200元*,啥子都靠我们一步步**……”在头3个月,事业举步维艰,资金是其中*大的难题。“因为办公室距学校较远,为节约开支,我们4人在办公室睡了3个月的地板……”白天,小杨和伙伴们不论刮风下雨、烈日当头,一家家走访需要学生兼职的公司企业;晚上,几人便在办公室内铺上一张凉席,合衣而眠,“那段日子,天天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睡,第二天七八点就起来开工了。我们*高纪录是3个人**跑了200多家公司,并且全部授权给我们发布兼职岗位……”
辛勤的工作终于有所回报,到2006年6月,小杨的“兼职易”终于得到了很多企业和大学生的认可,与其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网站的会员数量日益攀升,在成都各大高校学子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网站成功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于是,小杨和伙伴们将网站改版,增加了职业培训、商家加盟等栏目,并提升了数据库容量。正当他们认为一切将一帆风顺的时候,却遭遇了*大的挫折。“2006年9月,因为我们盲目乐观,不仅和中国电信合作,同时又创办了DM杂志在各大高校发行,但因为团队分歧和经营不善赔了……”当时,小杨的团队在一夜间亏损20余万元,沉重的债务一下使这个团队分崩离析,“20多人的团队只剩下4人,还有20多万元的债务……”
尽管已经山穷水尽,但4个年轻人依然将梦想坚持了下来,“我们东拼西凑终于填上债务,然后我们紧缩网站,静下心来思索如何从头再来!”
到今年3月,小杨的团队在重新补充10多个新鲜血液后再次发力,利用“兼职易”为平台,成立了拥有丰富校园商业**经验的校园营销策划公司。
“我的资源就在于目前拥有10万大学生‘人力资源’和上千家公司企业的合作资源。”杨崇义说,这个平台在学生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形成双方的交流与互动,“这也让大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前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在公司中不仅小杨雄心勃勃,他手下员工也是个个活力飞扬。“我们的员工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几乎没有超过25岁的员工。”杨崇义解释,之所以选择应届毕业生,不仅因为年轻拥有**和活力,“更重要是面对高校市场,必须要求员工本身非常熟悉校园文化和校园时尚,应届生当然是*佳之选,再说能和同学一起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