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类似的策略,此前**、当当都采取过,并引发了一个*大的行业悖论:传统渠道抛弃出版社而选择从网络渠道进货,甚至将网络渠道低价销售的书买过来,再以传统渠道进货价退还给出版社。
虽然*后折扣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关注,不过*终不了了之。对于出版社来说,这种联合声明除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做样子给其他渠道商看之外,几乎毫无意义。
刘强东显然深谙这一点,两天之后,他公布了京东的图书战略。
“图书战略”显然有备而来
京东趁机搅乱垄断利益链
上周五,刘强东在其微博上公布,其图书战略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拿出销售额的3%直接补贴作者、提高图书部门周转资金至10亿元、将图书账期缩短至当当的一半,此外还有向作家联盟捐款100万元,并且有保密的投资并购项目。
从整个战略看,刘强东不仅给自己算了笔账,还对全行业的利益分配进行了一次重构,这显然不是短短两天能做出的决定,尤其是对作者的直接补贴,直接打破了现有行业分配格局。
在目前图书定价格局中,成本构成如下:作者约占7%到15%,印刷约占15%左右,加上出版社约15%的管理成本,在进入到渠道之前,图书的总成本大概占据定价的45%左右,在此基础上,加上15%的利润,进入渠道和经销商的批发价为售价的60%,也即六折。
出版社正是据此强调,京东商城四折销售,已经低于成本价,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将严重损害出版社利益和读者利益。刘强东则解释,京东并非想去扰乱图书市场秩序,“我们真正打破的将是图书行业的毒瘤!”
“从整个行业看,图书的利润远高于其他市场。”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早在几年前,就不断有行业**抨击目前国内图书市场基本已成垄断格局:传统**榜上的图书,版权基本为几家出版社所垄断,新出的图书要想**,评判标准也基本被垄断。
“我们社有三四本**榜上的书,十年前拿的版权,每年主要利润就靠这个。”上述人士半开玩笑地表示。
降价空间来自自建物流
进入图书业上游野心乍现
刘强东炮轰所谓的“毒瘤”,显然是有深入考虑的,3%的销售额分配给作者,对于图书而言,几乎只是个空头支票,很多**图书的作者都是缺位的。
刘强东如何给图书行业“切毒瘤”?在他看来,不外两点,一是提高作者版税收入,二是改善出版社现金流。
刘强东显然已下定了决心,为了拉拢作者,他甚至以个人名义向作者**联盟捐助了100万元,这个**联盟主要针对的目标是**,其**李彦宏刚刚注资了京东商城。
虽然刘强东依旧将图书战略归结到与“老李”的争夺上,但是招揽作者、不惜公开叫板出版社等举措,显然已经超出了与当当、**的销售渠道之争了,可能有意进入产业上游。或许,如一些业内人士猜测的,刘强东口中的“重大的秘密投资并购项目”不出意外的话,可能就在图书行业,甚至极有可能是民营书商,并借机招揽一批流行作家。
网上3C遭国美苏宁狙击
图书促销是为权宜之计?
而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进军图书行业,显然还不是刘强东的终极目标。
资料显示,刘强东于2008年完成3C产品的战略布局,2009年1月开始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到2010年3月宣布全国物流布局,随后在2010年11月,百货、食品、图书上线,并且还增设了一个子网站销售服装,甚至还上马了团购业务。
不过,其他业务都没什么动静,这半年来,刘强东让人记住的有关京东商城的就剩两件事:融资和图书促销。这当然与刘强东半年来的举动有关,或许,这背后隐藏的才是刘强东的真实意图。
去年底一位行业人士就曾分析,京东的图书销售额极小,赔本促销也不至于太亏,但是对于已经上市、主要利润来源是图书的当当而言,就不是一回事儿了,但是刘强东为何要突然攻打当当?“这实际上是围魏救赵,因为其主营业务3C遭遇了苏宁、国美等大鳄的围剿。”
调查显示,很多喜欢对比价格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了京东3C价格优势的消失,不过对其余消费者来说,“图书促销”的口号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概念置换”,虽然不能持续太长时间,但对刘强东来说,只需要撑过其完成“*完善物流服务”的概念定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