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寺4月15日全面向公众开放,寺内每日都会有供水、抄经、行禅、导赏等,慈山寺会不定期举办社区佛法讲座。为平衡参学质量、访客安全、交通配套等,慈山寺将实行预约机制。公众人士现可在慈山寺网站预约*早于4月15日到慈山寺参学。个人预约以先到先得为原则,每天限额为400人。预约者每次*多可预约6人到寺参学,包括预约者本人。
寺中不设斋菜,但有提供茶水免费招待。全寺不会供善信烧香,由慈山寺提供“供水”活动。参访者可以自普门侧水池取水入钵,进入普门后,再步出室外前往观音像,将钵中净水倒入观音像前水盂。
寺院一星期7天开放,*场早上9时30分,*后进寺时间为下午4时,下午5时清场。参访者在两小时内,*少可参与一个修禅课程。每日上午8时,慈山寺预约系统开放供访客登记参观,但由于太过踊跃,目前报名估计要排到5月底了。
背靠八仙岭,面向船湾淡水湖,位于大埔洞梓的慈山寺占地五万平方米,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何培斌担任建筑设计及造像顾问。慈山寺分为中区主佛殿区、东区观音圣像区及西区僧寮区,佛殿区起自山门,与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均坐落于中轴线上。
何培斌表示,慈山寺的建筑特色是力求延续中国佛寺传统之庄严,并融合现代建筑科技。慈山寺建筑布局,依中轴线展开,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