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泉不是华尔街的中国财神

2015-09-05来源 : 互联网


没过两天,早上9点,记者的手机响了,一个沉稳的男中音说:“你好,我是李山泉,我现在河南洛阳。”那次简短地交流后不久,在他路过北京回美国的时候,记者又通过电话和他交流了1个多小时。撇去了媒体关于他“华尔街的中国财神”的光环,一个更真实的李山泉在记者脑海中逐渐生动起来。

侧着腰身走过“9·11”现场

奥本海墨基金公司,2001年,在世贸中心***大房客中排名第8。彼时,公司副总裁李山泉的办公室,位于世贸中心2号楼的31层。

“9·11”事件已过去了5年,李山泉如今不愿过多谈及那段经历,但事发当晚,在和《****》驻外记者丁刚的电话中,李山泉复述了其亲眼所见:“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上班……走出地铁站才发觉不对头……抬头一看,1号楼顶部有几层已经裹在了烟*中。因为我当天有很多急事要处理,我当时就想,再等等看,说不定能止住*势,我还可以去上班。可没想到不大一会儿,就看到另一架飞机撞向了我们公司所在的2号楼……”

这话从李山泉的嘴里说出来不算惊心动魄,而在旅美作家陈燕妮眼里,“李山泉的生命故事有些戏剧,他算是侧着腰身走过现场的。”“当天早晨8∶48,住在新泽西州的李山泉乘坐直达世贸中心楼下的通勤*车抵达中心上班。前一个夜里的一通中国长途使他耽搁了起床时间,不然他平素的上班时间固定在8点整。被耽搁了的他,到达目的地刚从通勤*车中出来,就看到站台上的人们一律在‘抱头鼠窜’。等坐着扶梯由地下到达世贸大厅里,他立即看到硝烟和满地女人跑散的高跟鞋。再等他跑出大厅仰天打量,这一看令他终生难忘。在漫天飞舞的带*纸张中,他看见一个笨重的沉物自高处中凌空而下,笔直砸到路边的一辆豪华超长礼车上,豪华车即刻扁平。自此,明白了一切的他慌张而幸运地怀揣着生命辗转回家。”

文学家的辞藻总是生动而有些夸张,不过,这也许正是李山泉人生的写照。从北京到波士顿,从波士顿到华尔街,再到行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何尝不是幸运地辗转四方呢?

屡被媒体“神化”

在美国的华人不少,但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并不多,尤其是在华尔街***大基金公司中做到基金经理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李山泉是其中翘楚,不但做到了基金经理,而且做到了董事总经理的高位。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如今是美国排位前5名的共同基金公司,管理着几十个基金,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李山泉负责该公司环球股票投资业务,*多时曾有过一人管理欧洲股票基金、**小企业基金及**公司基金3只基金的记录,并都曾在美国**评级公司LIPPER评级中多年排名居前,而他所在的**部被评为“***佳基金团队”。

为了更集中精力做好投资,李山泉现在只负责**公司基金,该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已连续10年被LIPPER评为前三名之列。

由于李山泉管理的基金有着良好的回报记录,媒体总喜欢将其“神化”,有人称他为“华尔街的中国财神”,这种说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但李山泉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华尔街的中国财神,也没有接受过这些媒体和记者的采访。”*近又有报道说李是“美国****的基金经理”,这种说法在李山泉看来更是“幼稚”:“我怎么会是****的基金经理呢?美国有那么多基金,分类五花八门,即使在某一类基金中****,也只能是某个阶段的。”

盛名之下能对自己保持清醒认识,难怪央视资深制片人王利芬说:“李山泉是我所遇到的明白人之一,在华尔街10多年的经历让他对许多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见识。”

明白人李山泉

从走过的人生道路看,李山泉还真算得上是王利芬说的“明白人”。

1954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的李山泉,22岁的时候遇到了人生道路上**个拐点。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2年,经过2个月的复习,他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1982年毕业时,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突出,系里有意让他留校任教。时值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不久,一位领导到学校来挑选秘书,李山泉的毕业论文引起了他的注意,李于是被调到该中心综合局,从事国民经济综合问题的研究。在国务院发展中心近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接受**经济学家马宾和吴敬琏的直接领导。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当今中国也许又多了一个活跃的经济学家。但是,1984年底一次陪领导出访欧洲的经历刺激了李山泉,命运的拐点又随之出现。

在那次出行访问德意志银行时,晚上对方宴请访问团,李山泉被分到无需翻译的一组,两边坐的都是外国人。当时李山泉不会德文,英语还是“哑巴”,所以近两小时的宴会对李山泉来说,简直就是受罪,只好看着这边笑一笑,看着那边也笑一笑,双方互相微笑的时间远多于交谈。

回国后,李山泉下决心攻克外语难关。当时他住在中南海,每天早上6点起来在河边大声朗读英语。有一次见到当时的外交部长黄华走过来,吓得他不敢读出声,因为自认“那时候的英语真的很差。”

也正是这段努力学习英文的经历,使他能够在1986年应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之邀,进入美国政府的汉弗莱交流计划。自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的时间里,只有80多位来自中国的学者申请到该项目,竞争非常激烈,入选者可谓百里挑一。

李山泉来到波士顿大学,开始了为期1年的学习。其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山泉对美国的了解并不多,他*大的心愿就是把外语学好。到了波士顿后一看有发展经济学这门课,他想,这学了后可能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用,于是就选修了这门课及一些**金融课程。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在经济学中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是金融,而且**金融是*有用的,于是将注意力转向了金融。1年学完结业后,李山泉按时回国。

然而回国后,李山泉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一些机会没有了,而自己还想去外面再读读书。向上级请示后,领导同意可以去读研究生,但不能读博士。于是李山泉再度赴美,1987年9月进入布兰德斯大学攻读**金融和经济学,2年后取得硕士学位。毕业时逢1989年6月,在那段敏感的日子里,已经没有人管你读不读博士了。于是李山泉继续留在美国,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博士生。

1年后,一个好机会来了,但对于李山泉同时是一个挑战。华尔街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请他去做投资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一周去2天。不管是从赚钱的角度,还是从金融实践的角度,这都是极好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李山泉要放弃正在研修的博士学位。他拿不定主意,只好和太太商量。太太说,即使拿到博士学位,你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工作。就这样,李山泉来到华尔街,成为美国阿凯典(Accadian)投资管理公司的雇员。

1991年他经人引荐,来到人称“华尔街投资银行老祖父”的布朗兄弟公司的环球投资战略部门做投资战略部高级分析师。近5年对**经济战略的研究,为他日后从事基金经理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95年11月,李山泉被“挖”到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很快晋升为基金经理。

戴上“金手铐”的无奈

李山泉得以在华尔街受到重视,法宝在于他自创的动态投资分析法。依据该分析法,除了实际投资回报显著增加,还使他准确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为此,李山泉获得了以奥本海默公司前董事长名字命名的杰出贡献奖。

如今李山泉每年接到不下30个猎头公司的挖角电话,但是被戴上“金手铐”的他很难轻易为之所动。所谓“金手铐”,就是公司根据个人的业绩,许诺给雇员一定数额股票,而每年只兑现其中的20%。业绩越好,手中持有的奖励股票也就越多,跳槽的代价就越大。其他公司若有意挖人,就必须弥补你的损失,成本明显提高,很多公司就会望而却步。

现在的李山泉经常还会与国内保持联系,有时也想回国做一番事业。但有很多东西羁绊着他的脚步,比如孩子。李山泉认为现在回来的话,孩子可能考不取任何一个学校,因为所受的教育体系不一样,孩子可能也不习惯。再比如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对中国的基金业发展肯定会有所借鉴,但也正是因为其丰富的阅历,一般的基金公司老总也不敢轻易启用,很可能会高不成低不就。

虽然失去了中国高速发展中的许多机会,虽然华尔街的残酷竞争使李山泉坦言“自己每天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觉”,但他表示不后悔,因为“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东西全要到,有所得就有所失,这是必然的。而人*重要的是永远不停地充实自己,昨天的成绩并不会成为今天的安全网。”

忧患,却随安。也许如今位于世界金融中心11层办公室外那一片9·11遗址会时时提醒着他。李山泉可以避去回忆过往,却无法不继续面对现实。


标签: 重庆创业招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