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神秘的宋锦布料让他年入过亿

2015-01-19来源 : 互联网

[致富经]一块神秘布料走红的前后(20150108)视频转自:

这里是苏州市盛泽镇的一个面馆,是当地有名的*****。很多人的**都是从这里的一碗面开始的。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小镇上交流信息的地方。每天在这里吃面的人,甭管认不认识,都习惯谈论几句*近的热门话题。

这几天吴建华成了这里的焦点人物。就在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吴建华带着记者到这个面馆来吃面。刚点完面条,吴建华还没等坐下,就被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围起来。大家伸手就摸他身上的这件衣服。

市民:这面料,面料是挺好的。

吴建华:这个面料是蛮好的。一个抗皱性也好也舒服。然后,比全真丝,比全真丝还滑。

市民:光滑。

吴建国:这个就是真的很奇怪的,就是实际上全真丝的东西,还有丝羊毛的滑。

市民:看一看。

大家之所以对吴建华身上这件衣服充满了兴趣,就是因为吴建华的衣服,在2014年11月10日举办的APEC晚宴上大出风头。人们觉得,各国**人晚宴上穿的衣服,与吴建华现在身上的这件衣服一模一样。

记者:之前有在电视上看到这个衣服的样子,这次见到真的了。

男:对,当时看到的就是APEC会议了。

记者:为什么要去摸它呢。

男:有个手感,感觉。主要是感受一下这个面料。

男:应该是比较好。**。

吴建华:摸没事的,反正随便摸。就是要让人家摸。

记者:**得被人摸几遍啊。

吴建华:被摸很多遍。

吴建华不知道已经解释了多少遍,他的这件衣服与APEC会议上,**人穿的其实款式不一样。但是吴建华的心里是自豪的,因为APEC“新中装”所用的面料确确实实是他生产的,他今天穿的这件衣服也来自同一款面料。

而说起这款面料,确实是大有来头。它和一项濒临失传的**艺术有关,还与一位**级的神秘人物有关。

而吴建华怎么会得到这些的?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994年,吴建华的儿子出生在这栋小房子里,房子的整个面积不到50平米。让吴建华夫妻俩着急的是,儿子的尿布晾三天都干不了,连块干尿布都用不上。

吴建华:正好我们的楼距,间距是比较窄的,比较小的。所以晒不到太阳。地砖,上面会渗出水来。环境也不是很好。

史志红:少开窗,尽量少开窗,然后屋外尽量少进来,这样能干燥一点。

作为一个父亲,这点让吴建华觉得自己很失败。

吴建华要让自己的房间充满阳光,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在当时的家里,几乎算是惊天动地的。

吴建华拿出所有积蓄再借上20万盖了一栋大房子。吴建华当时只是**丝绸厂里的一个普通销售员,一年的工资也只有3万多元*。*工资,不吃不喝得六七年才能还上这20万。

吴建国:当时这个新房子弄好以后,你这个*也不能欠着的,我们当时欠人家*,老感觉,心里面感觉很难受的。那么想办法抓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省盛泽镇,已经有很多人靠着下海,先富了起来。为了还*,1996年,29岁的吴建华决定下海创业。

一开始,他从**厂购买丝绸面料,卖给当地的服装厂。推销时,他总是用一套鉴别丝绸真伪的方法,让客户一目了然。

吴建华:比如说我扯一块蚕丝出来。那我放到84消毒液里面。那我这个(化纤)也把它放进去。这个是化纤的。把这个放在里面,等一会儿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是真丝的。

记者:有变化吗?

吴建华:你看,你看。这个就是,你感觉这个东西在融化。

记者:它比之前放进去的时候少了。

吴建华:对,它肯定是的。你看,等会你再看看。这里面肯定就融化掉了。就剩这么一点点了。剩了一点筋筋了,你看都没了。像这个东西(化纤)根本就没变化。这个在那么长时间,你看,我捞不出东西来了。

能被84消毒液溶解的就是真正的蚕丝。当年吴建华就是靠着这个方法,向客户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

可吴建华刚刚创业,他凭什么和老牌**厂竞争呢?吴建华想起了一件事。他以前在**厂,给服装厂送货的时候,就总是听到服装厂的质检员抱怨。

吴建华:他们有时候会说,这东西这么烂,然后这个老板一定要跟他们做,我们也没办法,在里面挑,挑也挑不出来,看都得看,一包包看,那个时候他们会怨的。

布是一根一根丝织出来的。织布的时候,只要有一根细细的丝出现问题,都会对布的质量产生影响。

服装厂为了挑出符合要求的丝绸面料,一个月*起码就有三四十个小时耗费在挑选面料上。吴建华想了个办法,不但能节省服装厂检验货的时间,也让服装厂更喜欢买自己的丝绸。吴建华的办法就是给丝绸分等级。

吴建华:在送到服装厂之前,我们先帮他把等级分好了。分好以后,你检验,你看,基本上挑出来的比例很高,甚至百分之一百。对吧,人家一说,那个厂挑百分之五十,我们这个厂挑百分之一百,那么人家以后肯定愿意跟我打交道,这个肯定是对我的品牌影响有帮助的。

吴建华先把生产的丝绸面料检验一遍,然后再分等级。在检验的时候,工人们一个线头都不能放过。如果线头太细,看不清楚,就算拿着放大镜看,也要把线头给挑出来。

吴建华靠服务赢得市场,五年,他手上已经有了两百多万的积蓄。吴建华早就还上了当初盖房子的*。

2001年,做生意的高手,突然停下所有的生意不做了,吴建华要倾其所有建一个厂子,只生产一种丝绸面料。而且这种丝绸面料,是大企业嫌麻烦不愿意做,小作坊肯定做不好的。

吴建华:像这种布是现在*容易体现毛病的,一个是你织造的毛病,一个你的原材料的毛病,反正只要有毛病,在这个绸上是*容易暴露出来的。所以你看,你在白胚上有的也看得出来,有的时候白胚上看不出来,染色出来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布做还是非常难做的。一般的**大厂,他有时候他也不大愿意做这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容易暴露毛病,那么附加值又不高,但是小厂肯定做不好的。

这就是吴建华要做的丝绸面料——素绉缎。他在做贸易的时候发现,服装厂做衣服时,尤其喜欢选择这种面料,需求量大。

为了能做好素绉缎,吴建华在买丝的时候,想了一个笨办法。他的兜里永远都有一把铜*。这些铜*对他来说有着妙用。

当时吴建华就像这样,用丝穿铜*,来检验丝的质量。看一根丝到底能承受几个铜*的重量。

吴建华:13个。14个。

记者:14个也没事。再来一个。这是第十五个。

吴建华:你看这个丝,它强力很好。

在穿到第15个铜*的时候,丝断了。

这根丝能承受14个铜*的重量。大约是60.5克。吴建华告诉记者,如果一根丝连13个铜*都承受不了,他就不要了。因为只要丝韧性不好,就会影响到素绉缎的品质。

吴建华抓准了市场空缺,靠着质量,把素绉缎做出了名气,2001年,一米就能卖到30多元*。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

吴建华原同事:赵小瓴:当时几乎是拿着*拿不到货,然后要排队,要根据厂里的计划再配货,安排生产,确实是这个单一品种做的相当成功。

吴建华在吴江已经小有名气了。他想加工利润空间更高的丝绸产品。然而凭借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根本就达不到生产的标准。正是吴建华的野心,让他卷入到了一场风暴之中。也让他无意中掌握了一项神秘的老手艺。

由于回报周期短,利润可观,从2001年开始,当地很多企业都在大规模地上化纤项目,做仿真丝产品。丝绸行业的利润被挤掉了一大截。就连**丝绸厂也举步维艰。


标签: 重庆创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