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2015-01-17来源 : 互联网

特色农业,让烟台福山区门楼镇不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工业的快速发展,则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个春节,记者走进福山门楼镇,近距离感受村民的幸福生活。

仉村的萝卜变成“仉村萝卜”名正了,价硬了

“仉村的萝卜旺远的葱,绍瑞口的苹果进了京”,这是福山的老话,是说仉村产的萝卜,曾是给皇上的贡品,足见其品质优越。

驶过夹河大桥,开不上10分钟的车,便到了门楼仉村。仉村下面一共有7个村,好吃的萝卜是仉村孙村种的。找到村民孙泽森的家,看到记者,他头一句便问“萝卜吃完了么?都反映今年的萝卜比去年好吃。”

的确,今年的萝卜不辣,格外的甜。孙泽森笑笑,“都注册商标了,肯定得更好了,现在我都给连云港的超市供货了。”

孙泽森今年67岁,是“仉村萝卜”的注册人和拥有者,现在通过网络在全国各地宣传“仉村萝卜”,反响很大,有不少外地超市跟他取得了联系。要说这么大岁数了还倒腾这些,孙泽森说,他是受了启发。“我当时看了个新闻,说"海阳白黄瓜"以前论斤卖,现在论根卖,咱这萝卜为啥就不行?”从那时起,孙泽森就开始给仉村萝卜注册商标,这一举动获得了全村人支持,大家都觉得自家萝卜该有个踏实的“名”了。

一年的时间,孙泽森注册成功,每一个仉村孙村产的萝卜都有了注册商标,孙泽森还设计了包装盒,以前一袋袋往外送的萝卜,如今已经装进精美的包装盒里。“效果很明显,前两年还滞销的萝卜,今年产的四**斤都差不多卖完了,都是外地批发商上门订的。”

“采摘园”的草莓供不应求没药了,更“红”了

离开仉村几里地,便是东周格庄村。车头一转,压着厚厚白雪,一直开到了大棚外。

“郭叔,张婶,怎么大初二还忙活?”听到有人喊,大棚主人郭光玉和老伴儿张义兰抬起头来。

招呼记者在大棚里坐下,张义兰递上几个刚摘的草莓。“来的不是时候,昨有个小伙说是送礼,要50斤,今一大早我和老头天不亮就打着手电来摘的。”

从进入腊月,老两口就没闲着,每天都有来要草莓的,看见棚里没人,扒开风口自己进棚摘,然后等老两口回来称。“都七八年了,大伙熟悉了,他们都知道"老郭采摘园"。”搞草莓采摘这些年,老两口虽然累点,但心理踏实,看到小孩边采边吃,他俩心理美的很。“采摘园”这个念头是儿子们想的,草莓不打药,入园随便吃,摘的称了走。郭光玉说,草莓这种东西,图个外表,个大鲜艳的果贩子给的价就高,所以需要打“膨大剂”,增个色。“以前我这一亩二的地打一次得一百多块*,成本高不说,那时候我孙子才两岁,想摘个草莓吃我们都得看着不让,心里特不是滋味。”回想起当初,郭光玉很感慨,“当时就决心不打药了,搞个入园采摘吧,现在人不都流行吃无公害的东西么?”经营几年下来,老两口不仅把给两个儿子盖楼的“饥荒”还上了,还给俩儿子都买了车。“有时候来采摘的人多,我家量不够,就得去邻居大棚。”看到“老郭采摘园”客流不断,周围村民都学起了郭光玉,也开始种植无公害草莓。

郭光玉说,“老郭采摘园”现在已经成了东周格庄的品牌,大家口口相传,来的人越来越多,他和老伴儿都60多岁了,渐渐干不动了,想着多发动些村民也种植无公害草莓,把“采摘园”的品牌做下去。

三大工业园打造“工业强镇”厂来了,*多了

**老郭,继续向镇中心驶去,很快便到了占地1500亩的“门楼镇工业园区”。这个名称,在三年前是听不到的。“特色农业,让门楼不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但要全镇创收,还得靠工业。”门楼镇党委书记汪**说,要谈变化,数字*有说服力。

三年前,门楼镇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园区。如今,门楼镇工业园、钢铁工业园区、空港科技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已骤然耸立。去年,门楼镇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5%。

目前,主打“品牌”门楼镇工业园区项目已布满,39个项目相继落户。钢铁工业园区4家特钢企业已成为全镇的纳税大户,依托空港科技服务区引进投资的1.2亿元的路虎4S店已建成运营,投资1.1亿元的奥迪、7500万元的凯迪拉克4S店已办理土地摘牌和其它相关手续。服务区的汽车销售服务项目达到10家,去年完成销售收入15.7亿元,利润总额2200万元,贡献地方财政收入达694万元,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结构的调整,让整个门楼镇富了起来。

回福山的路上,路过门楼地界的一处楼盘,正在进行二期施工,附近居民告知,“这的房子均价都6000了,快赶上市里了。”

门楼,福山南部生态新城,已经崛起。

标签: 特色农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